前些天,河南鄭州市區接連遭受強降雨,市區部分道路癱瘓。8月1下午6時許,在短短三小時內,市域內多個監測站點的降雨量突破了100毫米,16處橋涵(道路)斷行,多處路段大面積嚴重積水……
隨后,“雨情”刷爆社交平臺,網友紛紛曬圖調侃吐槽:“逢雨必淹這次也未能幸免”“大鄭州,為何成了塊‘無孔’海綿”。還有網友指出,造成內澇的原因是因下水道缺少維護。
針對網友這些質疑,有關部門和專家認為,城市積水是綜合性問題,海綿城市建設不是萬能的,還要積極推進“雨污分流”,升級改造集污管網等。
險情不分“東西南北”
16處橋涵斷行,多處路段大面積嚴重積水
此次暴雨恰逢下班“晚高峰”,車輛擁堵,行人惶惶。金水路、農業南路、康寧街、航海路、南三環等近30條路段出現嚴重積水。
當天,在鄭州市農業路花園路交叉口附近,雨點密集。路上的市民,紛紛倉皇尋找避雨的地方。
在鄭州航空港區遠航路向東,臨近南水北調橋附近路段出現嚴重積水,積水最深處達1.5米,百余車輛和近200名群眾被困水中。
家住鄭州市南三環附近的市民趙先生,平時下班用時40分鐘,暴雨那天,他足足用了三個小時。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趙先生仍心有余悸。“在鄭州十幾年了,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雨。”
“七點鐘,我開車由東向西行駛,行駛中雷雨交加,眼前白茫茫一片。下三環高架時,路上積水已經快到膝蓋了,多輛汽車停在高架下口處,難以前行。不久,道路就徹底堵死了。”趙先生說。
有同樣遭遇的不只是趙先生。“就在離家5分鐘路程的地方,我硬生生地被堵了兩個多小時。”市民李先生說,“雨水太急、太大,像我一米八高,一百五六十斤重的人移動都很困難,更別提女士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雨水沖走。”李先生回憶,那天路上行人都是三三兩兩肩并肩挽手同行的。
據鄭州市有關部門統計,鄭州市區內16處橋涵(道路)斷行,多處路段大面積嚴重積水,4處城區道路大面積塌方。鄭州市城市防汛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引起大面積積水的原因是此次降雨范圍廣、雨量強,路面雨水徑流排放壓力大,降雨過程中市區周邊河道水位居高不下,排水管網收排不及,造成城區道路嚴重積水。

暴雨中的溫暖
抬擔架、雨中帶路、推車……救援持續到第二天
暴雨雖無情,一幕幕感人畫面卻在雨中的鄭州不斷上演。
8月1日當晚,鄭州市經開區消防救援大隊接到求助電話,有車輛在水中熄火,一名孕婦被困車內。
災情就是命令。消防隊員緊急出動,帶齊裝備,馬不停蹄趕赴現場開展救援,經過幾番嘗試,消防隊員抬著擔架,從過腰深的積水中將孕婦成功救出,人群里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城區另一處,機動車道上,多輛車輛被困水中,動彈不得。消防人員身綁救生繩,手拿救生衣,一步一步挪向被困人員,給他們帶來生的希望……
網友“青花瓷”感嘆:“救援人員真的很偉大,感謝大雨中為我們帶路,感謝好心人的幫助,從深水中安全走出來,腿都軟了,第一次經歷這么大的水。希望大家都平安到家。”
網友“雙月”說:“真的感謝交警和各路搶險人員,凌晨還在水中幫忙推車。”
根據天氣預報,鄭州市城市防汛辦于7月31日啟動了城市防汛二級預警響應。8月1日下午,根據氣象預警,城市防汛辦將響應級別提高到一級,各責任單位第一時間做到全員上崗,物資、設備到位,積極展開搶險處置。
據統計,鄭州市政部門共安裝防護框560余個,組織防汛隊伍2000余人,近300臺(輛)機械和車輛徹夜進行排澇搶險。城區河道水壩全部降到最低,確保泄洪暢通,54座雨水泵站先后全部開啟抽排。
鄭州是塊“無孔”海綿?
海綿城市建設不是萬能的,城市積水是綜合性問題
有市民質疑,鄭州每逢暴雨,就會出現“看海”模式,城市排水為啥這么緩慢?
“逢雨必淹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城市積水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造成積水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強度大;二是道路硬化面積大,雨水下滲速度慢;三是排水管徑小,不利于下水。” 許昌學院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吳國璽說。
不止鄭州市。近年來,我國城市發生內澇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網絡,“海綿城市”建設自然也成為熱點話題。
鄭州“海綿城市”建設進展如何?在2018年年初出臺的《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年)》中提出,將把鄭州市建設成具有吸水、蓄水、凈水和釋水功能的海綿體,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緩解城市水資源壓力。
然而,專家提醒,海綿城市并非萬能。吳國璽說,城市積水問題是綜合性問題,造成積水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路面不平,也可能是管道堵塞或者后期養護不到位等,與海綿城市建設不是完全一 一對應的關系。
如何緩解城市內澇?吳國璽建議:必須充分發揮原始地形下墊面本底植被、土壤等對雨水的滲透、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其次,嚴禁發生侵占、填埋河道的現象。另外,防止道路兩邊綠地、廣場地坪高于道路。
他建議,城市湖泊水系是天然的海綿體,湖泊水域空間的維護是實現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基礎條件。保護和修復城市水系,發揮其滯蓄雨水的作用,恢復其生態功能,同樣非常重要。
此外,吳國璽還建議,要積極推進“雨污分流”,升級改造集污管網,提高污水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