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武漢召開“禮贊新中國 喜迎軍運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聚焦武漢水資源和水環境情況,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東湖風景區管委會等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武漢軍運會之年。為保證軍運會的順利舉辦,武漢市以“兩軸兩環,六楔多廊”為生態框架,積極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國際知名的濱水生態綠城。“今年3月,東湖最大子湖郭鄭湖40年來首度監測到Ⅱ類水質,創近年來最好水平,為保證軍運會期間涉賽水體水質達標打下堅實基礎。” 東湖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甄別介紹。
武漢作為全國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節水型社會“雙試點”城市,近年來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充分發揮了水資源稟賦優勢。今年,武漢還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河湖清源、清管、清流“三清”行動。” 截至8月底,全市65條黑臭水體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為解決區域初期雨水及溢流污染問題,武漢市以黃孝河、巡司河、機場河為抓手,正在開展流域性規劃編制和管網排查工作,旨在通過實施流域治理,達到長制久清的目標。” 武漢市水務局副局長程建軍說。
在水環境質量考核監督方面,武漢市在全國首創長江漢江武漢段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辦法。通過比較跨區考核斷面與上游入境對照斷面水質的綜合污染指數,確定跨區考核斷面水質改善或下降比例,從而實行水質“改善獎勵”“下降扣繳”的生態補償獎懲措施。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任憲友說,“2018年度,長江漢江跨界斷面考核8個區共計罰款1100萬,7個區共計獎勵4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