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萍城作為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3年多的建設試點,萍鄉市把海綿城市建設范圍從32.98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市域,讓全市市民幸福感“爆棚”。萍鄉市以海綿城市建設為契機,積極培育“海綿產業”,力促陶瓷、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海綿城市建設帶動海綿產業發展,海綿產業促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良性循環。
全市已有100多家海綿產業相關企業,40多家海綿產品研發生產企業正在發展壯大,透水磚、透水混凝土、滲排管等海綿材料不僅滿足了本土市場需求,而且遠銷省內外,產值超過20億元,形成了新動能和新產業集群。近年來,全市稅務系統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服務海綿產業發展,為萍鄉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稅收助力“海綿寶寶”長大
走進江西龍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一塊塊陶瓷透水磚加工“出爐”,等著裝車運往海綿項目建設工地。2018年,龍發透水磚生產線產值達1.2億元;今年,該公司透水磚訂單已安排至8月。 該公司生產的“海綿寶寶”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零件”。
“‘海綿寶寶’是在稅務局的幫助下誕生和成長的。”回憶起“海綿寶寶”的成長過程,負責人羅接發十分感慨。
龍發實業是萍鄉市湘東區的一個老牌企業,多年來一直生產工業化工陶瓷。但是近年來,企業發展遭遇瓶頸,先后遇到傳統陶瓷產品滯銷、新投資項目失利、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等難題。 當時恰逢萍鄉市被列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籌劃將城市建設得像海綿一樣,降雨時能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干旱缺水時再視情況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而建設海綿城市,需要廣泛使用大量高科技透水磚。經過反復調研后,龍發實業敏銳地抓住這個機遇,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投資建設城市科技生態陶瓷透水磚生產線。當年企業便投資5000余萬元,研發出利用廢磚及廢棄陶瓷、煤矸石等廢舊物生產的科技生態陶瓷透水磚——“海綿寶寶”。
據介紹,“海綿寶寶”是用99%的廢瓷加上1%的膠結劑制成,是名副其實的變廢為寶。它符合國家環保政策和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的相關規定,具有透水、防滑、抗壓、吸音、降噪、耐磨、融雪等特性,透水性達到了國家A級標準,一塊磚能滲入一大瓶礦泉水的水量,還能經受10噸重的貨車反復碾壓。
但是產品剛推向市場時,由于知名度小,推廣起來困難重重,同時大量研發資金的投入導致企業資金周轉陷入困境。湘東區稅務局了解情況后,派出專家服務團到企業開展涉稅業務輔導。湘東稅務的稅收專家告訴羅接發,企業除了
可以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優惠外,還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多項稅收優惠。當年,企業便享受到稅收優惠147萬元,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隨后,“海綿寶寶”被成功運用在萍鄉市人工湖改造工程和多個學校建設工程上,成為了享譽本土的“明星寶寶”。
稅負下降推動企業“綠色”發展
在萍鄉,不僅有企業生產用于海綿項目地面工程的透水磚等產品,還有生產透水混凝土、水泥等相關產品的海綿產業企業。中材萍鄉水泥有限公司就是海綿產業鏈里的一家本土企業。
“環保費改征環境保護稅以后,企業負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多,今年,正巧又碰上了減稅降費好政策,僅僅是2018年企業研發費用就至少可以省下300多萬元。”中材萍鄉水泥有限公司會計羅婷算了一筆細賬。
中材萍鄉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該公司擁有一條日產2500噸和一條日產45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年產水泥300萬噸,是目前萍鄉地區最大的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公司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先后獲得“江西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萍鄉市十佳環境友好型企業”“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近年來,該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把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上馬新工藝,應用新材料,以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循環經濟生產方式,守護了地方的碧水藍天,也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2017年該企業研發費用支出426萬元,按50%的標準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13萬元,減免稅額53.25萬元。今年,按照江西省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的標準,2018年企業研發費用大概支出1782萬元,可減免稅收334萬元。
“減稅降費釋放出的政策紅利,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購買環保設備,投入新研發,加快環保升級步伐。讓企業發展的信心更強、實干的勁頭也更足了。作為本土企業,為萍鄉海綿城市建設出力,我們覺得很自豪。”該企業主要負責人賈相華對公司的發展前景充滿了希望。
此外,萍鄉市稅務局續將著力圍繞“海綿產業”發展,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在壓縮辦稅時限、簡化辦稅流程、精準納稅輔導、規范稅收執法等方面持續發力,打出了支持海綿企業發展的“組合拳”,為海綿產業發展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