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屆中國給水排水雨洪管理與水環境綜合治理研討會在昌成功舉辦。本次大會以“智慧、宜居、韌性”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位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城市防洪排澇、排水管網更新、黑臭水體治理等核心議題,為推動城市水環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會議包括主旨報告、專題研討、技術展示及項目參觀四大板塊,深入探討了當前水環境治理的挑戰與創新解決方案。
作為東道主,南昌市在會上分享了多項本地實踐成果,展現了南昌在水環境治理領域的創新探索。
南昌市城規總院給排水專業副總工李曉莉以《樂平市主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廠網一體化》為題,提出南方水網城市治理需運用“五步法”系統思維,統籌黑臭水體治理與污水提質增效,強化部門協同與績效考核。她強調,快速城鎮化背景下的水環境污染治理,必須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形成閉環管理。
南昌市城規總院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鄒志華在分享《南方水網城市內澇治理實施方案與實踐》時指出,南方城市內澇治理需打破防洪排澇與管網排水的體系壁壘,通過綜合統籌制定科學治理方案,避免“頭痛醫頭”的碎片化治理模式。
會上,多位專家圍繞防洪排澇、智慧水務、海綿城市等前沿技術展開討論。智慧水務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實現管網動態監測,提升管理效率;海綿城市則通過“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增強城市雨洪韌性,為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多元化解決方案。
會議期間,參會人員實地參觀了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和魚目山體育公園,近距離感受南昌水環境治理的落地成果。
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采用集約化布局、智能化運行和生物除臭工藝,實現了用地高效利用與節能減排。其尾水回用系統大幅提升水資源利用率,成為全省唯一同時榮獲“國家綠色低碳標桿廠”和“雙百跨越”社會化標桿廠的污水處理項目。
魚目山體育公園則通過紅谷灘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塘生態補水,構建了“污水處理—生態補水—景觀提升”的水循環體系,既保障了水生態穩定,又打造了集生態、休閑于一體的市民公共空間,展現了治水工程與城市品質提升的深度融合。
本屆研討會不僅為行業提供了技術交流與經驗共享的平臺,更彰顯了南昌從“治水”到“智水”的轉型決心。南昌將繼續推動“智慧水務”與“生態城市”協同發展,聯合多方力量探索城市水環境治理的“中國方案”,助力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愿景。
來源:南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