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建設的“凍土墻”未能有效阻擋地下水流入,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于12月26日判斷,凍土墻“效果有限”。但它允許東電在尚未凍結的其他地塊實施這一工程。
目前,東電主要通過打井抽水來阻止地下核污水外流。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委員指出,在這一問題上,“抽水才是主角,而凍土墻只能算是配角”。
阻斷效果有限
福島第一核電站背山靠海,地下是一層含水層,每天有數百噸地下水自西向東流過,變成帶核輻射的污水。東京電力公司在核電站內打出多口水井,每天抽取大量污水存儲起來,但仍無法避免核污水流入太平洋。
2014年6月,東電公司開始建設凍土墻,希望通過凍住核電站周邊土壤,防止地下水流入形成新的污染水。所謂凍土墻,是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四周地下插入1568根凍結管,然后向管內注入冷凍材料,通過冷凍機使其冷卻到零下30攝氏度(理論數值),以此來凍住周圍的土壤、阻隔地下水。凍土墻深30米,長約1.5公里。日本政府和東電為此耗費345億日元(約合20.4億元人民幣)。
由于凍土墻并無長期使用先例,這一舉措在使用之初便遭受質疑。《朝日新聞》報道指出,東電與原子力規制委員會26日進行的會談證實,凍土墻的實際效用不如預期。
東電26日匯報稱,目前,靠海一側凍土墻外的水井每天抽水量已降至約130噸,雖然沒有達到預期70噸的目標,但比凍土墻建成前每天約300噸的抽水量已經減少了不少,顯示出一定效果。
不過,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指出,由于這幾個月核電站周邊降水很少,地下水位本來就不高,加之凍土墻內側機井也在不斷抽水,因此不能判斷抽水量減少全是凍土墻的功勞,“即使有效,那效果也是有限的”。
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更田豐志委員此前指出:“從井中抽水能夠切實調整地下水位,(在控制地下核污水上)抽水是主角,凍土墻是配角。”東電表示將繼續提高抽水能力,力爭明年秋季前翻番。目前東電每天可抽800噸水。
將開展全面凍結
雖然認定凍土墻效果有限,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依然首肯了東電在靠山一側全面建成凍土墻的要求。東電10月宣布靠海一側凍土墻已凍結完畢,但靠山一側還有5處總長約32米的地塊尚未冷凍。
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此前擔憂,凍土墻全部閉合后,會導致核電站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引起高濃度核污水外泄,因此態度謹慎。但鑒于凍土墻對地下水的隔斷效果有限,規制委員會認為,即使閉合靠山一側凍土墻,也不會導致地下水位的急劇變化,危險較小。
“靠海一側能通過這么多地下水,那靠山一側也會如此。(全部閉合)不會導致水位急劇降低,如果仔細監視的話,沒那么危險,”更田說。
得到規制委員會許可后,東電最快將于明年初啟動這5處的土壤凍結工作。不過,熟悉巖土工程的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嘉門雅史告訴《朝日新聞》,由于地下埋有很多管道,管道周圍應該很難被凍住。“哪怕只挖一個地方也行,東電應該挖到凍土墻的最底端確認冷凍情況。這樣不進行任何的檢驗一個勁兒地凍是有問題的。”
12月19日,東電發生凍土墻冷凍材料泄漏事故,它因此暫停了約20米長凍土墻的冷卻工作,在排查并重新連接凍結管后,東電26日才重啟了冷卻工作。而今年9月一場臺風帶來的強降雨也曾使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地下水位大幅上升,致使凍土墻兩處本已凍結的地方又出現溶化現象,原本已經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的地下溫度再次上升到零攝氏度以上,導致受輻射污染的地下水順溶化部位流出。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9月7日公開批判首相安倍晉三稱核污水“在管控之下”的說法是“謊言”,稱用凍土墻阻擋核污水泄漏“東電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