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提供的數據顯示,汕頭11月飲用水源地水質繼續保持100%達標,確保市民飲用上放心水。近年來,汕頭在整治消除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隱患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水質監控和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多方保護飲用水源,確保水質達標。
據悉,汕頭飲用水源保護區共45個,其中一級保護區38個,一級保護區面積為98.3平方公里。為讓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汕頭安排15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制作、安裝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標志樁和警示牌。其中,設置一級保護區界樁167塊,二級保護區界樁50塊,一級保護區警示牌53塊,二級保護區警示牌24塊。通過重新設置水源保護標志,使全市各飲用水源保護區地理界線明確,起到宣傳警示作用。同時,汕頭編制了《汕頭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全面掌握全市區級以上各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狀況,為今后進一步加強各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解決威脅飲用水安全的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為進一步加強水質監控,汕頭制訂達標方案,嚴格實施飲用水源水質月報制度。在水質監控中,汕頭每月均組織對庵埠、新津河、冠山、隆都、河溪水庫、秋風水庫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28個主要項目進行監測,及時掌握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并向公眾發布監測結果。同時,汕頭制訂實施了《汕頭市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主要指標達標工作方案》,每年一次組織對飲用水源地80項非主要指標進行監測,完善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管理及監測工作,確保全市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主要指標達標率保持100%。從近幾年監測結果來看,汕頭飲用水源水質保持良好,各項指標年均值都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 2002 Ⅲ類標準,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此外,汕頭還以生態示范區建設為主要載體,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要抓手,全力推進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在生態示范村中全面實施改水、改廁工程,實現飲水自來化、公廁無害化,改變了這些村居長期以來污水橫流、糞土亂堆的現象,并通過示范點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村居采取整治措施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消除威脅飲水安全的各種隱患。以澄海區鹽鴻鎮、蓮華鎮碧砂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為示范,在農村中廣泛推廣簡易污水處理工程,緩解農村面源污染問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記者林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