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水資源基本狀況
1、北京因水而建都。北京是的水資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內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補給。1996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45.8億立方米。北京水資源的特點:
※ 北京屬華北地區干旱少雨氣候,水資源嚴重不足。
※ 年際變化大。如1959年降雨量達1406毫米,而1993年卻只有400毫米。
※ 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徑流,不易補充、涵養地下水。
3、北京的五大水系:薊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00余條,全長2700多公里。有大小湖泊、水庫120余座。
4、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國人均只有這杯水的1/4,北京人均只有這杯水的1/32。
5、北京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區自來水供應量為245萬立方米/日,其中40%來自地下水,60%來自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是密云水庫的水)。99年夏天用水量高峰達244萬立方米/日,差一點就不夠用了。官廳水庫原是為北京提供飲用水的,由于近20年來水量大量減少,水質受到上游河北張家口一帶工業的污染,已不符合飲用水標準,不再向市區供飲用水,而做工農業用水。
二、北京用水特點
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趨勢,由 1980年的 194L /人 · d,增加到2003年的 316L /人 · d,年增長率2.2%。
工業用水呈現負增長趨勢。萬元產值用水量由 1980年的 279m 3 /萬元下降到2003年的 21m 3 /萬元,萬元產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農業用水由 1980年的31.8億m 3 降到2003年的13.66億m 3 ,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總量35億m 3 ,比1980年降低了27%。用水構成發生較大變化,農業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業用水量比例有所減少。
環境用水在總 用水 中所占比重很小, 2003年僅占全市總用水量的3%。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狀況表明,近些年表面上的水資源供需水平衡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三、北京節水潛力
北京市萬元 GDP取水量由1995年的 322 m 3 /萬元下降到2002年的 108 m 3 /萬元,我國 平均 水平的 23%,在國內屬領先水平,只低于天津市。但與國外節水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市區生活用水中,公共建筑用水占 55%,公共建筑用水構成中機關、院校、部隊、賓館飯店、醫院用水量所占比例較高,還有節水潛力。居民住宅節水中淋浴及個人洗漱、沖廁、衣物洗滌及市政綠化節水潛力較大。
工業節水方面,工業用水量和增加值投入產出較好的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機電產業;較差的產業是冶金、石油化工和建材產業;市區一般工業用水結構中,高耗水行業還占據一定比例。從節水潛力看,電力行業用水,復用率提高的潛力已不大,但萬元產值用水還有一定提升空間;冶金行業節水水平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機電、建材、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已具備較高節水水平,節水潛力不是很大,在復用率上還有一定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