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有花,水里有魚。”站在東莞東城黃沙河橋上,映入眼簾的黃沙河同沙段,一股股流水歡快地向前奔去。作為東莞東城水務工程建設運營中心主任的袁曉文感慨萬千,黃沙河真的變樣了。他見證了黃沙河治理黑臭水體、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全過程。
黃沙河以前就是一條“臭水溝”,通過海綿化治理,如今同沙水庫為黃沙河注入清源活水,黑臭水體消除了,河岸兩邊的大片水生植物生機勃勃。預計2019年9月底,治理工程完工后,將呈現東莞首個海綿城市景觀,成為名副其實的親水樂園。
東城用經營城市的理念推進黃沙河綜合治理,不僅實現了社會效益,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東城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且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促進產業機構調整、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全面提升。
黑臭水體變身活水奔流
黃沙河東城段是東莞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全長7.8公里,其中上游段2.8公里、下游段5公里,工程內容包括截污、清淤、治堤、海綿體、水質提升、生態修復等,項目估算投入4.5億元。工程在2017年6月啟動。
如今,兩年過去,站在黃沙河邊,經過雨水洗滌,河岸兩邊的美人蕉、翠蘆莉長勢喜人。袁曉文說,2019年年初才移植過來的一批水生植物,如今長得蔥蔥郁郁,開滿各類花朵。河堤兩岸均呈斜坡形,被分割成一格格的黃土里,黃色、紅色、紫色的花兒間或開放,惹人喜愛。
在河岸邊住了40多年的才叔現在成了黃沙河同沙段的村級河長。“幾年前,兩邊住戶不敢開窗,水黑得如墨汁,惡臭難聞。”在才叔眼里,黃沙河在過往一段時間里,“除了下大雨,就是一潭死水,河水根本流不動。兩邊工廠越多,水體質量越差,兩岸散步的村民越少。”
慶幸的是,東莞全市掀起治水攻堅戰后,黃沙河被列為東莞全市第一批“掛牌”督辦的10條黑臭水體之一。截污、清淤、治堤、活水、生態修復……黃沙河逐漸恢復了生機。才叔每天都會沿著河道走一圈,“來回至少10公里,看著魚在水中游,護河巡河更有勁了。”
美人蕉、翠蘆莉等水生植物能凈化水質,河道里還有噴水器、微納米氣泡器,河涌初步構建了生態循環系統,水環境質量得到逐步改善。每天下午,沿著河道兩岸散步休閑的人也多了。
海綿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黃沙河為東莞寒溪河左岸一級支流,屬東引運河、寒溪河流域。黃沙河東莞東城段整治工程,不僅是東莞全市黑臭水體改善的縮影,也是東莞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范本。
“這是親水平臺,那邊正建設的是觀光橋。”順著袁曉文的指引,一座鋼鐵橋橫跨黃沙河,而親水平臺和廊橋點綴在河道兩岸,悠長整潔。這幾天雨水特別多,不方便施工。袁曉文解釋說:“天一晴,就會加緊趕工。預計9月底,所有工程都將完工。”
在才叔看來,黃沙河整治工程“真的很用心”。河道兩邊用的不是堅硬水泥墻,全部是透水的磚塊,而且還有好多斜坡,種植了一片片水生植物,“能透水,還可凈化水質,經濟實惠,特別漂亮。”
事實上,黃沙河整治工程,不僅僅體現在水里,更重要的是呵護了岸堤,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河道兩岸增加了休閑設施、親水平臺、玻璃景觀橋等設施,讓更多的市民群眾分享河涌整治帶來的樂趣。
再過一年,岸邊的榕樹和喬木也長大了,綠蔭遮陽、避暑。到時,親水平臺與廊橋連接,構建真正的“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市民群眾可在花間漫步休閑健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消除黑臭,黃沙河治理只是走完第一步。東城正按照生態優先原則,融合美麗鄉村、傳統文化、休閑運動、時尚環保等元素,把黃沙河一河兩岸打造成海綿城市試點示范工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河涌治理不僅是一項惠民工程,更是一項提升產業承載力、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富民工程。東城用經營城市的理念推進黃沙河綜合治理,不僅實現了社會效益,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黃沙河比鄰東莞跨境電商園。河涌逐漸變清,環境持續改善,帶動了周邊土地價值提升、物業租金上漲,以污染防治倒逼結構調整,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在推進黃沙河治理時,東城還同步推進周邊廠房、出租屋的統籌工作。未來幾年,東城將通過“三舊”改造引導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序退出,騰出空間孵化培育優質產業。未來,東城將通過租金、稅收,逐步回收環境提質成本,實現良性循環。
東城還將深化海綿城市試點示范帶動作用,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全面提升。
弘揚奮斗精神
“幾年前,兩邊住戶不敢開窗,水黑得如墨汁,惡臭難聞。”
通過截污、清淤、治堤、活水、生態修復,黃沙河逐漸恢復了生機。
黃沙河整治工程“真的很用心”。河道兩邊種植了一片片水生植物,“能透水,還可凈化水質,經濟實惠,特別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