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7月23日消息,近日,國家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一行到四平對遼河流域污染防治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四平市長郭靈計匯報工作。生態環境部領導對四平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遼河流域治理的指示精神,兼顧流域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堅持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相統一、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兩手抓,構建系統化、長效化環境治理體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四平市堅持系統治理、規劃先行。統籌做好城市內源、工業點源、農村面源、飲用水源、修復生態、打擊違法六篇治水文章。以項目為支撐,促進三源同治。2018年以來,四平市級財政共投入資金4.22億元,謀劃實施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三大類61個項目,目前已完工23個,在建33個,前期5個,開工率達到91.8%,完工率達到37.7%。推進城區“內源”污染治理。完成四平市、梨樹縣、伊通縣、雙遼市等4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建工程,處理規模由15.5萬噸/日增至26.5萬噸/日;建成5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其余18座9月底前完成,建成后處理規模達到5.81萬噸/日,出水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完成南、北河截流干管改造27公里,占75%,預計8月底前全部完工;清理河道6.4公里,清淤10.2萬立方米;完成建成區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60公里;四平市區累計改造海綿城市老舊小區97個,今年計劃再完成20個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推進工業“點源”污染治理。實施9個工業開發區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完工,累計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20.5公里。關閉、淘汰散亂污企業17家,完成清潔生產改造10家。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部搬遷關閉禁養區內119戶養殖企業,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1%。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710個,改廁1.3萬戶。清理河道垃圾20.5萬立方米。完成高效灌溉農田4.4萬畝。
源頭治理,修復生態。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四平市區40個自備水源小區,已完成供水管網改造22個,剩余18個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拆除105家礦區生產設備,礦山復綠189.1公頃,解決了存在近50年的礦山無序開采亂象。流轉河道管理范圍和生態緩沖帶范圍內土地7528.6公頃,建設河流兩岸保護帶1903.25公頃。投入4225萬元,植樹7421.6公頃、4343.3萬株,林木綠化率達到2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9%。拆除二龍山、下三臺、山門水庫水源地保護區違建53處,搬遷居民12戶,安裝圍欄2.1萬米,修復拆除違建后裸露地面4.7萬平方米,生態放流魚苗45萬尾。
今年1-6月份,四平市重點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東遼河四雙大橋斷面水質為三類,招蘇臺河六家子斷面、條子河林家斷面水質為四類,三個斷面水質均同比提升2個類別,全部達到國家考核要求。二龍山水庫、下三臺水庫、山門水庫3個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達到三類。上半年東遼河、招蘇臺河、條子河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指數下降68.17%,下降幅度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