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州市河長辦牽頭組織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召開座談會,重點介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最新進展情況,并與市水務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城管執法局、農業農村局、水投集團等單位啟動聯防聯控聯治機制。記者從座談會上了解到,截至9月底,全市黑臭水體類水環境污染案件立案14宗,破案16宗,刑拘28人,逮捕23人;全市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862宗,罰款1.53億元,責令雙停1015宗。
整治后的車陂涌已經不黑不臭 147條黑臭河涌已基本消除黑臭
市河長辦在座談會上透露,今年廣州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10月底,上報國家平臺的147條黑臭河涌已基本消除黑臭;不達標斷面從2018年底的6個,下降到2019年10月31日的3個,下降率50%;各級、各行業、各職能部門履職意識不斷提高。
截至9月底,全市前期上報“散亂污”場所15351個,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整治率為100%;全市非禁養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完成率96.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83.85%,農藥使用量2281.29噸,化肥使用量79955.05噸,完成連片50畝以上池塘治理面積121484畝,小微水體(魚塘)治理1177個;全市檢查發現無照經營3025戶,整治了2983戶,整治率98.6%。
因為各部門各單位職能不同,對不同類型違法行為的界定具有各自的權威性與準確性,加之廣州產業類型齊全,企業產排污類型往往也不是單一的。結合上述數據,水污染查控過程中會發現臨河違建與入河排污口、無證無照經營排污戶、工業廢物處置不當、工業污水超標排入市政管網、畜禽養殖污染自然水體等污染類型,需要跨多個單位開展工作。
整治后的宏崗河水清岸綠 啟動多個單位部門聯防聯控聯治機制
目前,市河長辦與市水務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城管執法局、農業農村局、水投集團等單位啟動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多部門聯動能借助各單位的專業能力,做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一起行動,發現污染源即可當場查處,避免因協調各職能部門出現時間差,導致現場環境變化造成證據不足,讓違法排污企業鉆了空子逃脫監管。
市河長辦牽頭檢查污染企業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為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精神,切實推進水污染源頭治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廣州市河長辦在水污染查控工作中,一直與各區各職能部門保持密切配合、互通互聯、協調有序。堅持以“多級聯動、屬地執法”為依托,以“群眾舉報、集中排查”為引導,以“暗訪、突擊檢查”相結合。采用“突擊檢查、現場交辦、屬地執法、立行立改”方法,達到“發現一個、消滅一個、警示一片”的目的,實現“源頭減污、源頭控污、末端治污”效果。市河長辦組織各單位各部門強強聯手,通過巡查督查、宣傳引導、及時整改、強化治理成果,全面深入開展污染源查控工作,共同推動廣州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