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格雷克博士,美國太平洋研究所的創始人和總裁,是當今世界關于水資源的資深專家。他所提出的“軟路徑”和“水峰值”的說法,在全世界引起極大關注。
水資源面臨的局勢越來越嚴峻。美國新任能源部長朱棣文曾警告,2010年前人類或許會因為水資源的缺乏而造成農業的徹底消失,主要城市都將面臨水資源的挑戰。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那么很快我們就將面臨全球范圍的經濟崩潰——這不是來自金融危機,而是來自水資源危機。
作為美國太平洋研究所的創始人和總裁,彼得·格雷克博士是當今世界關于水資源的資深專家。他所提出的“軟路徑”和“水峰值”的說法,在全世界引起極大關注。
有節約意識,更要有節約設備
Q:中國似乎面臨著世界上最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水資源惡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比如,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飲用水和灌溉用水都是來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水。現在,隨著冰川的融化,甚至一些冰川的永久消失,中國的干旱愈發嚴峻。面對如此挑戰,中國該做些什么來應對呢?
A:沒什么可做。按常規來講,在中國這種趨勢確實很嚴峻,但要采取什么措施卻是很困難的,即使采取措施也沒有什么成效。
Q: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是10億人的飲用水源和灌溉用水,這個比例相當于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而現在出現飲用水短缺問題,這將對其他亞洲國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A:對中國來說,其境內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并且可以繼續開發。亞洲幾乎所有的主要河流都發源于青藏高原,比如說長江、湄公河、恒河、雅魯藏布江等,幾乎沒有一條河流與青藏高原的水源地一點關系都沒有。這也就意味著西藏發生的事情不僅僅會影響到中國。但很遺憾的是,亞洲主要國家很少對水資源進行國際性質的深入探討。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水資源將是未來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Q:他們應該怎么做?
A:不僅是他們,其他國家也一樣。寬泛地講,我們需要做兩件事情,首先要減慢氣候變化的速度,其次是要不可避免地適應全球變暖。換句話說,我們要避免出現不可控制的局面,而是要成功應對全球氣候不可避免地變暖。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避免全球變暖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Q:按您的觀點來講,中國現在對治理水資源采取的措施是“硬路徑”。但您一直主張采取“軟路徑”來解決水資源問題。您能解釋一下嗎?
A:我想,對水資源采取軟路徑是一個長期的規劃,能可持續地管理我們的供水系統。硬路徑是比較傳統的方式。在20世紀,硬路徑在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建設項目等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集中統一管理能帶來大量的利益和好處。但這種形式的管理僅僅限于基礎設施類的風格,想用這種方式來解決水資源問題顯然是錯誤的。我們需要重新考慮一下人們對水的需求和效率,這需要分布式的供水系統,而不是集中管理的系統。
Q:您在軟路徑中提到其中一點建議是,將水的質量和水的使用匹配起來,也就是說,我們不要用飲用水來沖廁所或者灌溉草坪。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過渡?
A:我們正在實現這種過渡,在很多干旱情況比較嚴重的國家,這種過渡和轉變會更快一些。在納米比亞,淡水的持續再利用已經持續很多年了。新加坡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行水新生計劃(NEWater),這是國家級別處理水資源最先進的做法,不同質量的水被用來做不同的事情,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資源合理利用了。現在,人類有先進的技術,可以將臟水轉換為飲用水。但得經過兩道關卡——心理障礙因素和費用因素。如果你曾看到臟水的樣子,即使被轉換為飲用水,那么你也不愿意喝下去,而轉換的過程中需要資金的支持。還有一個因素也不能忽視:你可能有節約用水的意識,但當你的家里只有一條水管的時候,除了用水管中的飲用水沖廁所、澆草坪之外,你還有其他選擇嗎?所以,像水管之類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里有幾條水管,那么就可以根據不同用途使用不同的水了。歸納起來,主要有幾點需要投資:金錢,時間和教育。
Q:那么,誰最應該那樣做?或者哪個城市?哪個國家?
A:一般來說,我們希望在全世界的大多數地方都能對水資源實施有效管理,最底層的社區在適當情況下直接決定當地水資源的管理。將管理權下放到基層。但也需要國家和聯邦政府能制定出一個同意的水質使用標準。水資源軟路徑關鍵的一點就是恰當管理和使用水資源。

一位農民走在干涸的土地中
需要發明更多的“滾筒洗衣機”
Q:您曾經提到過“在適當情況下”使用海水淡化的新技術。但是海水淡化在能源利用上有嚴重缺陷,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鹽水的廢物有極高危險性,您認為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廢物呢?
A:與獲得淡水的其他途徑相比,淡化海水是相當昂貴的,但同時也是環保的,更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但很多地方并不愿意為凈化海水花那么多錢,他們建立起很多劣質的、不完備的海水淡化工廠,這對海洋系統是一種傷害。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不傷害海洋生態系統,只要海水淡化的程序和設備是完整的,我想這應該得到國家的授權。這個過程使水變得更加昂貴。在20世紀,全世界有太多工廠和設備建立起來,卻忽視了對環境的額外影響,這就是氣候問題產生的原因——外在的因素被人為忽略了。
Q: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能源問題上,您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近一次講話中談到,解決能源問題的最佳途徑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能說說兩者之間的關聯嗎?
A:生產石油、煤炭、天然氣、核能等能源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一般來說,熱電廠都需要大量的水來進行冷卻。在美國,使用水資源量最大的工廠就是熱電廠的冷卻了。然而,太陽能和風能就不需要水資源的協助,或者需要很少。所以說,如果能源是一個問題,那么水資源也將是個問題,我們要把兩者結合起來。
但是反過來說,水資源的收集和處理也需要大量的能源。事實證明,在人類的供水系統中,能源的消費占有相當的比重,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節約使用能源本身,而是要節約用水。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滾筒洗衣機的發明,它能節約用水,節約洗滌劑和能源。我們應該發明更多類似的產品來節約水資源和能源。
Q:也許我們應該重新考慮更多使用生物燃料的東西了。
A:生物燃料也有問題。拿乙醇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解決一個問題而產生更多問題的能源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了一個問題,卻引發了更多的問題。
Q:最近我們聽到很多關于“石油峰值”的討論,而您提出了“水峰值”的概念,這是什么意思呢?
A:“石油峰值”的概念讓我想到了“水峰值”的說法。“石油峰值”理論認為,原油產量將進入峰頂,然后呈現長期下降的趨勢。“水峰值”也是一樣的道理,淡水資源已經達到頂峰,之后的淡水總量將逐漸減少。與其說我們用完了水資源,還不如說是我們用完了地球容納、再生以及支撐我們使用水資源的能力。世界上有些地方過度使用地下水,使水再生的速度大大降低,就導致水資源的缺乏。
Q:比如說奧加拉拉大平原?
A:是的,奧加拉拉平原,中國的華北平原,美國加州中央谷部分地區,印度部分地區。從這個意義上說,水峰值和石油峰值非常類似,現在是水資源和石油很缺乏的時代,所以水和石油的價格都很貴。這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一個問題,我們大多數農業都是依賴地下水的。
Q:您在哪里看到這種情況最普遍?
A:幾乎每個生態系統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沼澤地,咸海,薩克拉門托——圣華金三角洲,黃河,科羅拉多河。不幸的是,這種情況的頻繁出現是個壞消息。
Q:現在我們有一個新總統了,我們應該在國家政策上作些什么?
A:哦,你不要忘記了,在地方一級也要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了新政府之后,我們有機會去改變很多東西。我認為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國家水資源管理委員會,上個國家水資源管理委員會還是1970年的事情呢。
該委員會提出的很多議題在當今還有很重要的價值,但現在又有新的內容。他們從不談論氣候變化,因為這是一個必須要處理的事實。他們不談論水資源在外交政策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認為我們應該在一些地區多花一些錢來滿足對水和衛生設施的需求。
我們還需要討論在國際上如何減少因水資源而產生的沖突和糾紛,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水資源是不斷增長的沖突和暴力的根源。
現在說說國家和聯邦所需要做的事情。目前關于水資源我們主要有兩部法律,《清潔水法》和《安全飲用水法》,這兩部法律都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制定的。但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向法律中添加更多的條文和規定,讓我們更好地執行關于水資源的法律,鼓勵所有人合理利用水資源。在保護水資源質量方面,我們需要做得更好,這一切都應該從國家和聯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