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發的國家。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現階段我國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們將長期面臨的基本國情。”全國人大代表、信陽市市長郭瑞民認為,淮河流域水資源集約利用勢在必行,要用科學發展觀統籌淮河流域水資源集約利用。
郭瑞民說,目前淮河流域在水資源緊張的同時,對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存在較多問題,水資源開發乏力、水資源浪費很普遍、水資源配置不盡合理,流域內各類水利設施,大部分修建于20世紀70年代以前,普遍存在老化、失修和配套不完善等問題。近年來,各級政府雖投入了一定的資金更新改造,但投入力度遠不夠。由于水資源工程多以地方政府為投資主體,投資渠道相對單一,受資金、技術等條件制約,影響了水資源工程的及時興建和作用發揮。
郭瑞民代表建議,沿淮地區要充分發揮現有大中型水庫的作用,科學利用雨季汛期的洪水資源,防蓄并舉,以蓄水抗旱為主,科學合理地留蓄洪水,實現洪水資源化。還要嚴格取水許可審批、水資源論證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建設項目的立項前取水審批,對取用水項目進行取用水合理性分析評價。
“對于高耗水、用水工藝落后、有重大環境影響項目,要從源頭上限制取水行為。工業企業要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要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禁止大水漫灌等粗放灌溉方式。”說到這里,他加重了語氣。
郭瑞民代表還提出,要加大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監測處罰力度,對超標排污的企業、完不成總量削減指標或水質長期超標的地區,國家停批轄區內除節能減排項目外的一切新建項目;應加大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投入力度,沿淮四省所有縣城必須建成污水處理廠,對生產生活用水實行無害化處理,實現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