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景美民樂是大家都很向往的生活,只有綜合施策、長短結合、標本兼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環境問題。記者昨日從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獲悉,今年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點基本確定,至2020年底,力爭市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補短板”任務基本完成,市區及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5+N"等突出水環境問題整改完成。
目前,包含新建污水管網、存量管網排查與整治工程、污水處理廠擴建的城區污水系統提質增效項目正在搶抓施工中。據水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繼去年朱家橋一二期、城南一期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文化路等部分新建主干、次支污水管網完成建設后,今年將完成市區城南二期、朱家橋三期、濱江一期二階段等4個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工程及其他污水設施新建項目,力爭年內新增30.5萬噸的日污水處理能力。同時完成“蕪湖市城區污水主干管及泵站完善工程”、“蕪湖市城區污水次支管網完善工程”以及市區污水提質增效PPP增補項目建設任務,推進市區6個排區污水設施建設。到今年年底將完成98條污水管網建設任務,新增污水管網126.9公里。另外,加快城東管網建設收尾工作,完成城東收水片區散居點整治,啟動城東污水管網新增病害整治工程,有效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廠進水水質。
城市黑臭水體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水環境問題,不僅損害了城市人居環境,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據了解,前期摸排時蕪湖市共有82條黑臭水體,經大力氣整治后,去年蕪湖市成功入圍全國第三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已有79條黑臭水體通過省住建廳、生態環境局“初見成效”驗收,完成總體目標的96.3%。剩余板城垾(如圖)、保興垾主渠、文化路支渠等3條水體的水系整治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強化“兩垾”周邊的新建污水管網進度、雨污管網錯接整治以及雨污分流改造,以進一步提升水質,并將于今年底前完成整改。同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對已達到“初見成效”的水系加強日常維護管理,力爭市區及縣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雨污不分流或是分流不到位,大量生活污水便會直排水體,導致水體污染嚴重,老舊小區改造特別是雨污分流不僅關系到老百姓生活,更關系到黑臭水體是否整治徹底。記者了解到,今年蕪湖市將完成陶溝、金馬門、花津橋等排區的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21個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年度任務,擴大城市雨污分流改造覆蓋面,對暫不具備條件的老舊小區實施截污。同時,完成市區居住小區、公共單位以及工業園區(含工業企業)內部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推進市區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網混接整治任務的完成。
另外,今年蕪湖市還將扎實開展污水廠和通溝污泥處理設施建設,計劃新建2座60噸/天的通溝污泥處理站,新建1座規模為300噸/天的污泥焚燒處理廠,緩解城市污泥處理能力不足,保障市區各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同時通過基本建立城市污水治理一體化模式,建立和完善城市水體污染響應機制、加大城市水環境執法監督力度等,給廣大市民一個長治久清的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