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主要目標
到2025年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
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
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9%左右
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到2035年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
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具體任務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
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
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著力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
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
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加強新污染物治理
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
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強化生態保護監管
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嚴密防控環境風險
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
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
完善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機制
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
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構建服務型科技創新體系
廣東任務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打造雄安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樣板之城”。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深化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美麗粵港澳大灣區。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統籌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加強農業農村和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強化溯源整治,杜絕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網。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對進水情況出現明顯異常的污水處理廠,開展片區管網系統化整治。因地制宜開展水體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增強河湖自凈功能。充分發揮河長制、湖長制作用,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2022年6月底前,縣級城市政府完成建成區內黑臭水體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統一公布黑臭水體清單及達標期限。到2025年,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提前1年完成。
◎著力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鞏固深化渤海綜合治理成果,實施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污染防治行動,“一灣一策”實施重點海灣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入海河流斷面水質改善、沿岸直排海污染源整治、海水養殖環境治理,加強船舶港口、海洋垃圾等污染防治。推進重點海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強海洋伏季休漁監管執法。推進海洋環境風險排查整治和應急能力建設。到2025年,重點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比2020年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斷面基本消除劣Ⅴ類,濱海濕地和岸線得到有效保護。
◎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
持續開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到2025年,基本完成長江、黃河、渤海及赤水河等長江重要支流排污口整治。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協同機制,深化海河、遼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推進重要湖泊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沿海城市加強固定污染源總氮排放控制和面源污染治理,實施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工程。建成一批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美麗河湖、美麗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