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獲悉,兩江新區運用生態環境大數據系統提升水環境問題發現和處置能力,通過對全域953個入河排水口建立“一張圖、一張網”的可視化系統,利用各種前端傳感器、攝像頭和圖像識別技術發現、識別水環境問題,自動調度人員前往處置,較傳統人工巡查處置方式效率提升58%。
據了解,這套系統于2021年智博會期間投用。之前,處置人員往往只能等河流水質變差、實地排查后才能發現癥結,在問題發現和處置中處于被動。
該系統將嘉陵江、長江兩江新區段及御臨河、竹溪河、后河、中咀河、九曲河等河流入河排污口的編碼、坐標、特征、照片和監測溯源等成果進行信息化整合,根據“廠-站-網-河-岸-口”污染遷移路徑,整合污水處理廠、泵站、管網、河流、流域、生態紅線等多口徑基礎信息,對全域953個入河排水口進行可視化呈現。
在此基礎上,兩江新區相關部門以河流為主線,將排污口涉及的水質監測數據、水文數據、流域匯水面積、流域內涉水污染源等關聯分析,對水質變化、流量變化、岸線種植養殖、實時視頻進行立體動態監管,在全區重點河流、湖庫及雨水管網建立了30臺不同類型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對河流湖庫及管網進行動態監測。系統可根據溯源路徑對每個排口水質變化,自動分析河流上下游河流斷面水質實時和歷史信息,找到污染規律。
同時,系統還可以對周邊河流匯水面積內的點源和面源進行污染因子排查,篩查疑似污染源,最后綜合信息形成排查工作任務下達,形成了“管理產生數據,數據強化管理”的應用模式。
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透露,將進一步利用數字手段和數字化技術推進入河排污口的“查測溯治管”,健全和完善“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多層級多部門的協同監管體系,將入河排污口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數字化、精細化、長效化,賦能兩江新區生態文明及智慧城市建設,為實現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