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座污水處理中試基地將優化生產運行
本報訊(記者/尹輔華通訊員/全秋娜)全市首座污水處理中試基地近日在鎮安污水處理廠開始試水運行。記者昨日從佛山水業集團獲悉,該基地可針對各個污水廠水質差異明顯,波動較大等特點,通過模擬試驗,了解各種相關因素對運行狀態、處理成本和出水水質的影響,從而最終達到指導優化各污水處理生產運行,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和節能降耗。
可同步模擬三大污水處理工藝
在2001年,佛山水業實現供排水一體化。目前,佛山水業有7間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65萬噸/天,污水處理工藝基本涵蓋了國內的主要污水處理工藝類型。不過為了更好地掌控旗下各家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促進污水處理技術進步,保障污水達標排放,2007年底,該集團開始籌建污水處理中試基地。
“該基地總投資106萬元,設計規模為5立方米/小時。”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污水處理中試基地將在指導污水處理、開展科研試驗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佛山水環境的持續改善。
“每個污水廠由于自身地理等因素關系,處理的污水成分都不會一樣,所以就需要研究最合適的處理辦法,把原本臭黑的污水經過厭氧池、曝氣池、沉淀池等各道工序的處理后,變成了汩汩清水。”據佛山水業集團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天津、深圳、廣州、武漢等地建成的污水處理中試基地,都只能模擬單一的工藝,而佛山污水中試基地率先取得技術突破,以“多功能、模塊式、一體化”為設計理念,通過設備組合、管道連接和閥門切換,實現對A/A/O、UNITANK和MBR(膜處理生物反應器)三大處理工藝系列的模擬。而且針對各個污水廠水質差異明顯,波動較大等特點,基地設置了原水調配系統,提高中試實驗的可比性和可信度。此外中試基地具備處理規模、水力停留時間比例、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等主要工藝參數的調節功能,較全面地滿足科研實驗的要求。
可實現排污達標及降耗
目前,中試基地已完成設備聯合調試,正在進行活性污泥接種培養和馴化。根據計劃,中試系統將首先按照鎮安污水廠(一期)的運行方式和工藝參數進行設置,驗證其和實際生產流程在相近的外部條件下處理相同原水水質的效果差異,從而評估模擬系統的可信度。
“除西樵污水處理廠的氧化溝處理工藝外,中試基地將可模擬集團公司旗下的六間污水處理廠的工藝。”該集團技術人員介紹,通過模擬試驗,可了解各種相關因素對運行狀態、處理成本和出水水質的影響,從而最終達到指導優化污水處理生產運行,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和節能降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