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利用人工濕地治污水。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記者 陸璟 通訊員 盧紹琨) 植物也可以治水?記者昨日在增城市正果鎮黃屋村看到這種奇怪的治水方法。這種通過種植特殊的濕地植物,以及利用濕地中的微生物來處理流經濕地的污水,還可用于農田灌溉。增城市75個村莊都將采用此種污水處理模式。
據增城市政府黨組成員李能堅介紹,為了使流經的污水不產生臭味,污水管都是從這種表面沒有水“濕地”中穿過。特殊的濕地植物根部的微生物可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農村的污水只需利用現有的污水管道及新建的污水管道,將每家每戶的污水管都集中到一起,再通過管道將污水引到人工濕地。而人工濕地上種植的植物根部和濕地內的微生物,可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達到去污的效果。
黃屋村的人工濕地僅為420平米,1.7米深,但日處理能力達160噸,可處理該村700人所產生的污水。目前,增城市農村污水處理首期工程所涉及的9個村的污水治理初見成效,派潭鎮鵝兜村、榕樹嚇村、正果鎮黃屋村和朱村街丹邱村新河社,正進行設備試運行,準備竣工驗收。1分2分3分4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