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全市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6.3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73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擁有量的42%,全國人均擁有量的8.4%,缺水已經成為太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另一方面,太原市日產污水64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19.5萬立方米,其中,建筑中水只占0.5萬立方米。一邊是缺水,一邊是中水利用率偏低,如何能把這兩者有機結合呢?
城市缺水,其實缺的是新鮮水。人們把大量的新鮮水用來灑馬路、洗車、沖廁所……從而造成了飲用水的緊張。如果能把中水利用起來,缺水的狀況就會大大緩解。
中水回用:"解渴"又省錢
隨著氣溫的一天天升高,人們對水的需求也一天天增加。每年一進入夏季,城市便進入用水的高峰期。今天這兒停水,明天那兒限水,老百姓苦不堪言。也許只有在這個時候,人們才能切身體會到水的稀缺與珍貴。面對如此讓人心煩意亂的城市"水荒",人們終于又一次把目光對準了被國際上稱之為"城市第二水源"的"中水"。
其實,太原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宣傳、推廣建設使用建筑中水,并開展試點工作了。截至目前,太原市已經建設中水工程的有山西國貿大飯店、迎澤賓館、大唐四季花園等18家單位,設計處理量達到5000噸/日左右。中水的回用,不僅提高了生活用水效益,節約了自然資源,還減少了污水的直接排放,起到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環保效益。
山西國貿大飯店1997年在主體工程建設的同時配套建設了中水處理系統,2004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記者6月2日在國貿大飯店的客房看到,抽水馬桶流出來的經過處理的中水清澈透明,沒有雜質,也沒有任何不良氣味,看起來和自來水并無差別。據國貿大飯店工程部張經理介紹,該系統中水主要來源于洗浴用水。廢水經過中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平均每日可產出中水260立方米左右,全部回用于飯店的客房和寫字樓的廁所沖洗,約占飯店日用水量的30%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可為飯店節約水費35萬元。
大唐四季花園是綜合性建筑節能示范樣板,2004年建成中水處理系統,主要是收集部分小區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回用于綠化、洗車、景觀補水等方面,年節約水費8萬元,開了太原市建筑小區中水利用的先河。不僅如此,中水也走進了居民的家里。在太原精神病醫院小區,中水擔當起了沖廁的"重任"。據了解,沖廁用水要占到人們每天用水量的20%--30%,把大量的新鮮水投放在這上面是非常可惜的。中水的應用正好節約了這部分水資源,而且費用也比新鮮水便宜,可謂一舉兩得。
為何"叫好不叫座"
由此可見,作為城市"第二水源",中水無疑是緩解"水荒"的好途徑。但長期以來中水的推廣出現了 "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據太原市節水辦的孔繁榮主任介紹,太原市中水回用雖然起步早,但推進得一直都比較緩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受傳統的生活、觀念、習慣等影響,市民對中水認識還有偏見,認為中水和下水無二,對中水的安全性尚有懷疑。家住太原市東景花園小區的何女士聽到家庭使用中水有些疑慮:"用來灑路、澆花還行,家庭使用,怕不衛生吧!"其實,中水雖然不能飲用,但可以用到灌溉園林、清潔道路、基建工程等一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領域,包括家庭的沖廁,洗車都可以,既不會污染環境,也不會產生讓人不愉快的氣味,對健康是沒有影響的。
其次是太原市用來輸送中水的管網配套建設相對滯后。中水利用主要依賴于管道設施的完善,不可能每天用車去拉水,而且從經濟角度考慮,油比水還貴,也不劃算。中水管網建設滯后是推廣中水回用最大的瓶頸。
再者就是投資高,水價低。高額的設備投入,成為中水回用的最大障礙。6月2日,記者在長治路一洗車行看到,洗車后的污水全部排掉。為何不回收利用洗車污水呢?洗車行負責人小任說:"上一套中水處理設施起碼要百十來萬元,實在承受不了。"眾多企業只看重短期利益,忽視了社會長期效益。與此相對應的是水價偏低。目前太原市的居民生活用水水價是每噸不到3元,因此很多市民沒有節水觀念:"反正水費也花不了幾個錢,何必多此一舉呢!"
破解"推而不廣"的難題
太原市的日供水量是70萬噸左右,隨著污水處理能力的提高,如果全市每天污水處理量能達到60萬噸,其中60%回用,即可節約50%的自來水供應,這將非常有利于緩解太原市水資源的緊張狀況。中水"解渴"前景廣闊。那么如何走出這種"推而不廣"的困境呢?
意識是先導。人們在觀念上的偏差是造成中水回用一直推廣不開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強宣傳,消除人們觀念中"中水"是"下水"的疑慮,推進中水在市民中的認知與接受;同時,進一步加強人們節約用水的理念,要讓人們認識到 "水也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樹立牢固的節水意識。
政策是關鍵。為鼓勵使用中水,《太原市城市節約用水條例》中規定:居民小區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建設項目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且設計日用水量50立方米以上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都應當建設和使用中水設施。該條例的規定為建筑領域強制推行建筑中水回用提供了法律依據。"法規已經出臺,但好事辦好仍不易。關鍵是要前置審批中水設施建設報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 孔主任說。
資金是助力。在管網配套建設上,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盡快建立中水替代新鮮水的成本補償機制與價格激勵機制,調動中水建設的積極性。
業內人士稱,為有效利用中水資源,應該把推廣使用中水納入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盡可能集中規劃,實現規模效益。此外,中水回用要在依靠市場的前提下,實行企業、社會、政府共同投資,加快中水推廣進程。
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大批中水項目在有序推進,如安業假日酒店、太原理工大學、安泰花園小區等;還有一批中水項目正在計劃建設中,如萬達廣場、希爾頓大酒店、富力城小區等。我們相信,這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技術工程在未來的日子里一定會邁上更加平穩、更加快速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