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濃鹽水綜合利用戰略創新聯盟理事長于志群向記者介紹,環渤海地區是我國海鹽主產區,年產海鹽3000多萬噸,占全國海鹽產量的80%以上。環渤海地區也是海水淡化的主戰場,但由于渤海海域自凈化能力弱,海水淡化后的濃鹽水直排人海會對海洋環境與生態平衡構成威脅。海鹽與海水淡化兩個產業只有結合起來,才能共同突破發展瓶頸。
海水淡化后的濃鹽水量很大,日產10萬噸淡水的海水淡化裝置,每天產生濃鹽水13萬噸。因此,利用濃鹽水制鹽必須上規模。目前濃鹽水都是作為初級鹵源在灘田制鹵蒸發濃縮制鹽,隨著海水淡化規模化,濃鹽水蒸發制鹽必然面臨土地、規模、經濟性等制約。于志群強調,只有將膜技術、太陽能技術等組合成適用的技術群,才能解決濃鹽水工廠化制鹽的問題。
據了解,業內已經開始在這方面進行探索。山東省鹽業集團一座日處理1萬噸濃海水的示范基地即將建成。天津濱海新區利用真空膜蒸餾方式處理海水淡化濃鹽水的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淡水脫鹽率超過99.9%,使用低品位熱源加熱,海水淡化濃鹽水處理量達到10噸/天,海鹽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并壓縮了鹽田制鹵區面積。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已入駐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依托其在膜分離技術、海水淡化、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成果及人才優勢,重點開展海水淡化及濃鹽水綜合提取與利用、相關成套裝備設計制造以及生物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優先發展高效膜法海水淡化技術研究。
山東省海洋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孟燁認為,海水淡化后濃鹽水可以提取鉀、溴、鎂、鋰等有價值的元素應當注重對濃海水中元素及化合物價值屬性的研究,不僅注重技術研究,更注重經濟技術研究,不能過度追求“無關緊要”的高標準產品、高精尖產品,如濃鹽水中制取的硫酸鉀,復合肥行業要求的指標并不高,市場也有需求,沒必要追求硫酸鉀的高技術指標。
孟燁強調,溴鹽產業與海水淡化相結合將成為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特色亮點。據他介紹,溴、溴化物是濃縮海水中高值元素及化合物,市場消費量較大,廣泛用于阻燃滅火、新材料合成、日用化工、高檔染料與農藥合成、高效石油鉆井等領域,市場開發價值大。溴資源大部分存在海洋中,含量在60~70克/立方米,而海水淡化后濃鹽水中溴的含量達到100克/立方來,溴提取率更高,提取成本也更低。
據了解,作為國內海水淡化產業化走在前列的地區,青島下一步將組建海水淡化產業技術聯盟,發揮平臺作用,重點培育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目前,青島堿業2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已經建成投產,采用“純堿生產一海水淡化一濃海水化鹽制堿一熱電聯產一體化”,發展模式,探索資源利用最大化。該項目采用世界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高效凝集過濾與處理技術,既能適應海水水質變化,又能節省預處理用電,噸淡水耗電僅為2.5千瓦時,比世界上許多先進海水淡化公司還要低近1千瓦時。目前,青島堿業正積極探索海水淡化與鹽化工生產的深度結合,將在利用海水淡化技術生產淡水的同時,研發聯產溴、鎂、鉀等化工產品的技術,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堤高鹽化工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