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單位承擔的“高濃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與工程示范”獲得2012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突破了高濃氨氮廢水處理難題,形成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濃氨氮廢水清潔處理工藝,在有色冶金、稀土、氮肥等行業建成并投運30余套示范工程。
近年來,我國水體氨氮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氨氮已超過COD(化學需氧量),成為影響我國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的首要指標。2011年全國廢水中氨氮排放量為260.4萬噸,相當于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的4倍左右。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仍將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雙快速”發展階段,污染物排放增量壓力巨大,亟須提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水平。
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天津大學等研究單位聯合北京賽科康侖環保等工程實施單位,集成多項原創性科研成果,合作研究開發出高濃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的全過程工藝和工業化應用裝置。
該技術通過精餾脫氨工藝量化設計,設計制造高通量、低阻降、高分離效率、抗結垢新型塔內件,且全過程控制自動化,實現了工業高濃氨氮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氨氮原始濃度1~70g/L的氨氮廢水經該技術處理后,氨氮濃度可降至10ppm以下,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15ppm),且處理后的氨氮污染物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用于制備高純濃氨水產品。氨氮污染物削減率和利用率均大于99%,全過程無廢水、廢氣、廢渣等二次污染產生。
據悉,目前該項技術已在有色冶金、稀土、氮肥行業等典型排污單元建成處理規模為100~1000噸/天的示范工程30余套,有望成為有色冶金、材料、煤化工等行業高濃氨氮廢水處理的行業替代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