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連續高溫,杭城的用水量也“居高不下”,連續半個月左右,日用水量都在148萬噸上下。去年日用水量刷新歷史新高——159.17萬噸,今年預測最高日供水量接近160萬噸。
7月24日,40多位市民走進清泰水廠,參觀了制水工藝流程。據了解,清泰水廠的水質是杭城五大水廠最好的,出廠水已經達到直飲水標準。“不過,因為老舊管道可能存在一些死角,到達居民家里的水不建議直飲。”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張“膜”截留水中肉眼看不到的雜質
目前,杭州主城區共有5家水廠,總設計日供水能力為170萬噸。
九溪水廠60萬噸/天,南星水廠40萬噸/天,清泰水廠30萬噸/天,祥符水廠25萬噸/天,赤山埠水廠15萬噸/天。不過因為深度處理工程改造,祥符水廠設計制水能力從25萬噸/日減為14.5萬噸/日,杭州水務集團總制水能力將從170萬噸/日降至160萬噸/日左右。
這五家水廠,現在只有清泰水廠和南星水廠具備深度處理能力,其中清泰水廠的深度處理能力比南星水廠更加先進。其深度處理改造采用了預臭氧、混凝沉淀、炭砂過濾與膜處理相結合的深度處理工藝,能更徹底地去除污染物外,還能降低消毒劑的用量,提高了飲用水的安全性。
更先進的是,作為亞洲日供水量最大的膜處理飲用水廠,清泰水廠用膜處理代替了后臭氧程序。通俗一點講,就是在廠區內建設一個膜處理車間,相當于在廠區裝了一個大型的凈水器,在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基礎上加入“膜過濾”,這張“膜”好比一個極密的篩子,通過加壓使水經過這張膜,膜上密布著只有0.1微米孔徑的小孔,小到你都無法用肉眼看到,用于截留水中微小的雜質和顆粒,它能過濾掉微米級的顆粒物。
“和我家喝的礦泉水差不多。”“再給我一杯。”在直飲水體驗點,大家紛紛拿起杯子品嘗。
“我家在武林門,可以喝到清泰水廠的水嗎?”市民郭女士的提問,也引來了其他人的好奇,都想了解自己家喝的是哪個水廠提供的水。
工作人員介紹整個管網是互通的,供水范圍不是絕對的。“像武林門、朝暉區域,是交界點,得看管網水壓,有時候是由清泰水廠供水,有時是由九溪水廠供水。”
那清泰水廠大致的供水范圍包括哪些呢?工作人員說,老城區城東、中河路以東、解放路、慶春路、環城東路、景芳、采荷等區域,以及下沙部分區域,一般由清泰水廠供水。
其它水廠的大致供水范圍如下:
南星水廠是杭州市第一個實施深度處理改造的水廠,供水范圍是老城區城南、復興路、錢江新城、下沙部分區域。
祥符水廠的供水范圍是城北、三墩、康橋、半山、丁橋等區域。
九溪水廠是目前杭州市最大的水廠,供水范圍包括城西、城中、下沙大部、丁橋、上泗、老余杭等。
赤山埠水廠的供水范圍是西湖周邊、老城區西。
將再投入11億元深度改造兩水廠
杭州市水務集團從2002年就開始推進下屬水廠的工藝技術改造,投入近20個億,提升城市供水品質。
經過多年改擴建,投資4.2億元,南星水廠已從每天3萬噸的常規處理水廠升級為每天40萬噸的深度處理水廠,采用的是“臭氧加活性炭”深度處理的凈水工藝,近60萬市民感受到杭城水質的變化。
據了解,接下來祥符水廠和九溪水廠也要進行深度改造,所采用的深度處理工藝要比清泰水廠更加先進,從而讓每個人都能喝上“放心水”。
今年開始,水務集團對祥符水廠現有25萬立方米/日規模常規水處理系統進行深度處理與設備提升改造。目前,祥符水廠原10.5萬立方米/日生產系統已進入拆除階段,預計投入4.2億元,確保在今年年底開工,力爭2015年底建成投運。屆時,城北、三墩、康橋、半山等區域40萬百姓將喝到深度改造后的祥符水廠的水。
九溪水廠供水能力為60萬立方米/日,占杭州市區總供水能力的35%。九溪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程預計總投資6.8億元,力爭于今年年底開工,2016年上半年可以建成投運其中的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序。目前已完成規劃選址意見書,啟動九溪水廠辦公搬遷和管線遷改有關準備工作。工程改造完,城西、城中、下沙大部、丁橋、上泗、老余杭等120萬人口將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