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臭的市政污泥,經過干化處理后可以用來發電—這個“戲法”目前已在青浦污泥干化廠里成功上演。
隨著上海巴安水務投資建設運營的項目順利投產,每天有200噸來自市政污水廠的污泥經過干化后被運往發電廠作為劣質煤進行燃燒發電。由此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由發電廠、污泥干化廠和市政污水處理廠構成的污泥資源綜合利用處理系統,為上海城市污泥有效利用開辟了新出路。
目前青浦區每天產生約200多噸污泥,主要來自污水處理廠。考慮到未來發展趨勢,污泥干化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一期為200噸,二期再上200噸。記者在青浦污泥干化廠看到,大型污泥干化設備在兩條干化生產線上忙碌。前方,污泥收集、地下室污泥儲倉、污泥輸送裝置等馬不停歇;后方,除臭系統、運輸設備隨時迎接新任務。據悉,整個污泥廠的國產化率達95%以上。
近年來,巨大的處理負荷使“污泥圍城”成為各大城市的發展瓶頸。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益告訴記者,目前市政污泥的處置方法主要為污泥填埋、污泥堆肥、污泥好氧/缺氧技術和干化焚燒技術等,但或成本高,或重金屬污染。尋求經濟優良、環保友好的技術突破,一直是行業努力方向。
污泥處置,脫水是關鍵。巴安水務所研發的薄層干化設備首次在青浦污泥干化廠投產成功,這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城市污泥、煉油污泥、制藥、化工、食品加工等行業的污泥干化處理中,可以將高含水率的污泥直接干化到30%以下。
當市政與電力兩大行業有效嫁接,污泥處理變“綠”了。巴安水務董事長張春霖介紹稱,污泥干化廠的蒸汽,來自青浦工業園區熱電廠,濕污泥來自青浦污水廠脫水后80%污泥。經過干化后的污泥,將被送至青浦工業園區熱電廠作為劣質煤進行燃燒發電。
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而多項權威報告指出,我國近80%的污泥沒有得到有效處置。巴安水務表示,青浦污泥干化廠推行的市政污泥干化協同發電技術,在技術上商業模式上均可復制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