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黑臭河道治理,可行嗎?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對本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情況進行專題詢問,能否按時完成黑臭河道治理,成為委員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市水務局回應,將分階段對56條黑臭河道進行整治,原則上明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河道,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
根據市政府關于本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的報告,今年前八個月,本市主要河流斷面劣V類比例為40.5%,同比減少22.7個百分點。薛明揚委員在認同數據的同時,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河道黑臭問題經常反復,水質的改善是否真切?“我們除了關心景觀河道之外,更多的還是要考慮水質的改善。過去在河道治理過程中,對環境治理花的力氣比較大,對于水質的改造、水污染等問題的解決確實很難一步到位。希望能夠在今后的環境治理中標本兼治。”
到明年年底還有一年零三個月,對于職能部門來說,消除黑臭水體的任務確實不容易。市水務局局長白廷輝介紹,今年將初步完成消除24條黑臭河道的任務,明年完成另外的32條。另外,要對劣V類水體以及臟亂差造成的重污染河道進行梳理。
水環境治理不僅要科學施策,更要對癥施策。徐季平委員認為,在上海中心城區城鄉接合部和郊區,造成水環境污染的原因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的區域水環境污染最突出的原因和最大的治理難點,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
對此,市環保和水務部門曾經對影響全市水環境的原因做了一次深入調查。市環保局副局長方芳介紹,在建成區以人口居住為主的地方,只有截污納管措施的完善,才能根本解決建成區內河道水質的改善和提升問題。在工業園區中,管網推進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在以農業為主的郊區,畜禽養殖就是影響水質比較大的因素。“在‘十三五’規劃中,要將上海380萬頭標準豬的養殖規模壓縮到200萬頭,根據農田的數量,以一畝地養一頭豬的比例,把畜禽污染量控制下來。”
顧佳丹等委員在此前市人大組織的專項調研時發現,目前本市還有超過60%的工業企業分散在規劃保留的工業園區之外,其中還有不少企業沒有被污水管網覆蓋,加上有些企業自身環保措施嚴重不到位,工業廢水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到河道,造成周邊河道污染嚴重。市環保局回應,2008年太湖藍藻事件爆發以后,上海就實行了特別排放限制,對太湖地區和長江流域實行了特別排放限制。對照特別排放限制的要求,現有的104個規劃工業區塊以外的工業企業都很難達到排放標準,因此,基本上在淘汰的范圍內。從園區外的企業來看,上海60%的企業在園區外,貢獻的GDP只占全市的10%,但污染量占了更大比例,是外部環境污染最大的因素。這也是必須加強“五違四必”整治、加快整體地塊轉型的原因。
方芳回應,接下來將在重點敏感地區優先加大執法、淘汰力度,通過嚴格執法,對工業區外的企業進行淘汰。在目前的過渡期中,結合現有污水管網的遠近程度,就近推動區和街鎮加快臨時管網的接入,確保在淘汰、轉型過程中更好地控制水污染。
下一步,市政府將對黑臭河道和重污染河道進一步調查排摸、形成清單,抓緊完善“一河一方案”,把河道清淤、河面清潔與岸上拆違整治、截污納管、雨污混接改造、綠化建設等結合起來,加強源頭控制、水岸聯動。同時,加快打通近千條易引發河道水質惡化的斷頭河,實施常態化引清調水,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偨Y推廣青浦、閔行、松江等區有益經驗,以黑臭河道等為重點,在全市加快推進“河長制”,把治理責任落實到人,形成更加有效的責任機制,確保明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黑臭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