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天津市有關部門獲悉:為更好地保護濱海新區濕地自然生態環境,本市科技部門申報的“濱海鹽堿退化濕地修復與高鹽景觀水體水質改善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課題,日前已被正式列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和治理”重大科技專項,獲國家經費2163萬元支持。該項目將主要以再生水作為濱海新區未來生態用水的主要補給,減少濕地鹽度含量,全面修復與改善濱海新區濕地水環境。
本市供水水源主要靠外調水、地下水及部分淡化海水,上游來水基本為污水,水體污染嚴重,生態用水缺乏保障。由于蒸發量遠高于補水量,淺層地下水鹽度逐步加重,土地鹽漬化加劇,導致濱海濕地嚴重退化,區域水生態承載力進一步降低。“濱海鹽堿退化濕地修復與高鹽景觀水體水質改善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課題,將針對濱海新區水環境問題的特點,研究影響水環境質量因素、控制途徑和系統解決方案,為濱海新區水體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課題實施后,將建立非常規水源生態應用、排水系統調控、水系統內污染物再削減技術體系;建立城市湖庫與河道生態景觀水體建設技術體系;建立景觀水質改善、濕地生態保護、水環境承載力提升等方面技術體系。本市再生水水量大、水源穩定、成本低,使用再生水進行濕地修復可擴大再生水應用范圍,增加其消耗量。同時,將再生水注入濕地將有效增加濕地面積,增強濕地“代謝”功能,變“廢水”為“寶水”,再生水正在成為濱海濕地新水源。濱海地區濕地群是本市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重要的水資源調蓄庫和水污染凈化器,保護和恢復濱海濕地對于提高濱海新區水生態系統承載力、改善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