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國家投資1450萬元,卻建了一個不達標的污水處理廠。靜樂縣污水處理廠2007年8月投入運行以來,一直帶病運行。污水處理規模不但無法滿足城市污水處理的需要,其出水水質也無法達到國家標準。
8月5日,記者團一行在靜樂縣污水處理廠了解到,該廠建設規模為日處理污水4000噸,原設計排放標準為國家二級標準。2008年實際處理能力為每日2500噸,2009年實際處理能力為每日3700噸左右。該縣副縣長張春介紹,靜樂縣目前每日供水量已達到6500噸,日排水量為5200噸左右,隨著縣河西新區開發建設和管網的不斷完善,污水處理廠現有規模根本不能滿足城市污水處理的需要,且廠內污水處理缺少細格柵和沉沙池單元,也沒有建污泥處理系統,嚴重影響到污水處理廠的正常使用,出水水質難以保證。
記者了解到,該污水處理廠內沒有配備自控系統,缺少必要的運行監測儀表等設備,難以保證其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是記者沿途看到的最簡陋的污水處理廠,沒有機修、伙房、庫房,連正常的運行管理都難以維持。"現在管線長度都不夠,雨水和污水沒有徹底分離,這是原來建廠時候形成的弊端。"
據悉,由于原設計工藝效果不佳,設計出水水質不能滿足當前流域水環境保護出水水質一級標準的要求。汾河作為引黃入并的清水走廊和汾河水庫近距離補給源,存在著極大的環境風險。這里的負責人介紹,現在縣城內有四成污水未進管網,直排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