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作為廣大老百姓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她的每一點變化都可能關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在2008年水價調整聽證會召開之際,記者從南昌水業集團獲悉,明年起,供水企業將陸續著手投入6億余元巨資,采取4大舉措,促進城市供水設施建設,以進一步提升市民用水滿意度。水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如能盡快將成本與現行水價嚴重倒掛的情況改善過來,無疑將對今后南昌供水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和城市功能性的完善,節約和保護水資源起到重要作用。
南昌水價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列倒數第一
南昌水價在全國36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中列倒數第一,現行水價與制水成本的嚴重倒掛制約了供水事業的發展。南昌目前到戶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是1.38元/立方米,其中含0.5元/立方米污水處理費,實際自來水價格僅為0.88元/立方米。據記者了解,自2003年5月調價至今,南昌市的水價已經5年未作調整(一般來說,每2-3年調整一次),為全國36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最低,在中部六省會及周邊省會城市中列倒數第一位,在全省11個主要城市中列倒數第3位。從2003年至今,江西電網共調價5次,漲幅達30.65%;鋼鐵、水泥、燃油有的更是成倍翻番;銀行中短期貸款利率由2004年的5.34%調整到7.47%,直接加大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及經營風險,規模性的建設資金缺口,進一步加大了供水企業的經營負擔,制約了企業的良性發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上調水價,解決價格與成本倒掛成為當務之急。
運用經濟杠桿調控以促進水資源保護
節約用水是緩解城市水資源重負、保證供水安全的有效措施。南昌雖是豐水區,但近兩年也出現了水位性缺水,進而危及城市供水安全。長期以來,由于我市平均水價只有1元/噸,水價偏低使市民的節水意識較為淡薄,隨意用水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充分利用價格杠桿,適當提高水價是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創建節約型社會,促進城市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明確要求:“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城市供水價格是終端水價。要綜合考慮上游水價、水資源費情況,以及供水企業正常運行和合理盈利、改善水質、管網和計量系統改造等因素,在審核供水企業運營成本、強化成本約束基礎上,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
水價上調后新增收入用于改善城市用水設施、改善用水環境
新增兩大水廠優化給水布局
明年起南昌水業集團將投資5億余元籌建紅角洲和城北兩大水廠,新增日供水設計能力40萬噸∕日。新建兩大水廠在制水工藝上將采用業內一流的膜處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和生物預處理等深度水處理工藝,該種工藝較普通水處理工藝預計增加初期投入2000余萬元,但能充分保證原水水質突變時的出廠水水質。
8000萬改造老城區管網
為了更好的提升市民用水滿意度,南昌水業集團將在今后幾年,陸續投入8000余萬元,用于更新改造老城區供水管網,列入規劃的路段有青山湖大道、象山路、撫生路、疊山路、中山路和孺子路等,改造管網總長度近100公里。這些管網的更新改造將為提升管網壓力、管網水質提供充分的保證。
水質提早3年達到新國標
明年,南昌供水企業將投入1000余萬元用于提升水質檢測水平,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水質檢測項目至106項,提早3年達到最新國家標準。
電子地圖應對突發供水事件
南昌水業集團計劃于明年投入1000余萬元建設GIS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將2100余公里供水管網、10000余只閥門,40萬塊水表等供水設施以地理要素為載體進行電子錄入。該系統建立后,將實現供水管網數據的編輯、儲存、分析和動態管理,可為供水管網的規劃、設計、建設,尤其是突發性供水爆管搶修提供充分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