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鋼鐵、電力、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20%左右;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以上;木材綜合利用率為6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再生資源利用量占總生產量的比重,比起國外先進水平也低很多。因此,《循環經濟促進法》的通過和施行是中國建立節能和環保社會的重要一步。
循環經濟促進法所規定的循環經濟的規劃制度、抑制資源浪費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循環經濟的評價和考核制度、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制度、對高耗能高耗水企業設立重點監管制度、強化經濟措施等制度,從法律關系的建立與調整上,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定。循環經濟法律關系的建立,將有助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同時以法律的剛性約束,把能源消耗和排放降到最低,并以此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目標之一,由此達到經濟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建筑、造紙、印染等主要工業行業資源消耗高、資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其中的大企業在資源消耗中又占很大比重。《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對上述企業實行重點監督管理制度。
近年來,我國商品過度包裝問題日益突出,不僅浪費資源,加劇環境污染,也損害消費者利益,社會各界對此反映強烈,批評之聲不絕于耳。據國務院法制辦調查了解,我國每年產生的2億噸生活垃圾中,有4000萬噸是包裝物,其中很多屬于過度包裝,而每年僅包裝廢棄物就白白扔掉2800億元,加上垃圾處理費用,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國家迫切需要出臺相關法規,擺脫目前無法可依的局面,積極引導生產企業節約資源,嚴厲處罰過度包裝行為,規范包裝行業,保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如是說。
作為國內包裝紙生產行業龍頭企業,而且是一家90%以上都以回收的廢紙作為生產原料的造紙企業,玖龍紙業負責人對《循環經濟促進法》的頒布施行表示熱烈歡迎,同時她對記者表示,玖龍紙業從建立那天起,就倡導以廢紙為主要原料進行造紙的循環經濟,非常注重節能、環保,花巨資建立起國際領先的配套污水處理設備,基本上保證了廢水、廢渣的循環利用。
記者了解到,這個以回收廢紙造紙的企業,除了本身循環回用廢紙資源外,內部還建立了三個典型的循環體系:其一:廢水通過高效的處理后,重新投入生產回用,大大減少了新鮮水源的取用量;其二:高檔產品生產線排出的廢漿要逐級使用到相對低檔的產品成本生產線中,力求回收纖維的最大程度利用,對于尾段無法分離的廢渣,則擠干后作為環保垃圾焚燒爐的燃料用來發電和給紙機供汽;其三:治理污水后的廢泥,通過處理,能提煉出用于廢水處理的菌種,給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以上這些循環,不僅實現了廢物的治理回收,減輕環境負荷,使得大量有害物質并變廢為寶……這些無不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家的遠見卓識。也正因如此,將“沒有環保就沒有造紙”奉為圭臬的玖龍紙業正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循環經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