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亨李嘉誠控股的長江基建(Cheung Kong Infrastructure)10月16日宣布,其牽頭的財團終于完成收購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 plc(簡稱NW).NW的股份已在10月14日于倫敦證券交易所除牌。
對NW的收購,上述財團共斥資48億英鎊(約588億港元)。隨著NW的收購完成,長江基建于英國的配氣、配電、食水供應和污水處理及發電投資組合涉及投資額約51億英鎊(約624億港元).
凈負債對權益比率低于20%
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環境下,手持大把鈔票的長江基建自然不會放棄打獵的機會。
“在歐債危機下,眾多歐洲企業紛紛通過變賣資產保證運營現金流。這為長江基建對英國水務的收購帶來機遇。”渣打銀行分析員李明漢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收購將對長江基建帶來較大幅度的溢利貢獻。
長江基建公告顯示,收購完成后,NW成為UK Water之全資附屬公司。UK Water由長江基建牽頭的財團間接全資擁有,財團成員包括長江基建、長江實業及李嘉誠基金會。其中,長江基建及長實各占40%權益,基金會則持有20%權益。
NW在英國從事食水供應、污水及廢水處理業務,是英格蘭及威爾斯10家受管制的食水及污水處理公司之一。根據NW年報,截至2011年3月31日,NW純利1.784億英鎊(約22億港元),同比增長45.1%。,每股盈利34.44便士,每股派息13.57便士。
長江基建董事總經理甘慶林指出,根據NW財務狀況,于當時持有該項目40%權益者,可于該期間從項目中錄得約7130萬英鎊(約8.728億港元)溢利。
早前,為了避免該交易按照英國水務行業并購規則被送交英國的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審議,長江基建以7400萬英鎊,將旗下的劍橋水務(Cambridge Water)賣給了匯豐。匯豐同時也是長江基建此次收購交易的顧問。
“該項目對長江基建溢利不大,變賣只為滿足英國水務行業的并購條件。”花旗銀行分析員劉顯達在一份關于長江基建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變賣劍
橋水務為長江基建帶來利潤約700萬英鎊。
交易完成后,長江基建的現金結存約為42億港元,凈負債對權益比率低于20%。長江基建表示,現金結存將用來物色優質基建項目。
海外并購“上癮”
事實上,長江基建早已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一系列海外并購計劃。
去年10月,長江基建斥資57.7億英鎊收購UK Power Networks英國電網業務,NW則為長江基建于12個月內在英國進行的第二項新增投資。
去年10月,長江基建的旗下聯營公司電能實業牽頭的財團收購 EDF Energy plc 持有的英國電網資產權益。收購完成后,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各占40%權益,余下20%權益由李嘉誠基金會及李嘉誠(海外)基金會持有。
長江基建在英國并購的腳步可以追溯至2006年。當年6月,電能實業已成為英國 Northern Gas Networks Limited 的股東,目前電能實業擁有其41.29%權益。2010年6月,電能實業再次收購Electricity First Limited (EFL) 50%權益。電能實業透過 EFL 擁有位于英國的發電公司 Seabank Power Limited 25%的權益。
盡管這些收購都價值不菲,但巨資投入卻為長江基建帶來亮麗業績。
長江基建2011年上半年業績顯示,其未經審核股東應占溢利為39.83億港元,較去同期上升近一倍。業績強勁增長主要來自英國UK Power Networks的溢利貢獻。另外,英國業務錄得18.79億港元溢利貢獻,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770%。
隨著長江基建海外擴張的腳步越邁越大,其國際業務收益不斷上升,香港業務貢獻不斷收窄。
據長江基建公布數據,2011年上半年,電能實業國際業務所占的溢利貢獻比重由2010年的36%增加至2011年的56%。而來自香港業務的貢獻,目前占電能實業總收入少于一半。
有關改變反映長江基建已逐漸將戰略重點轉移向海外業務。2011年上半年,長江基建在英國及澳洲的基建業務分別錄得18.79億港元及6.94億港元的溢利貢獻,同比增長分別為77%及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