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江金山湖路邊的植草溝。初期雨水可通過路牙豁口流入植草溝,通過介質土下滲過濾,消除面源污染。
鋪著正在施工用的礫石的工地,有些地方管網密集,自來水管、污水管、通信光纜、消防栓都集中在4~6米寬的道路上。不斷有施工負責人走上前向江蘇滿江春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LID(低影響開發)工程師葉向強詢問:“如果要建設雨水花園需要挖到60公分深,可這些管線的深度是40公分,無法再往下挖。是否需要變更設計?”……
這是記者在江蘇省鎮江市正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一處居民小區——三茅宮二區看到的情形。
“不同”催生市場需求
政企合作推進,讓不少地方獲得了海綿城市建設經驗,不斷對這一過程中面對的問題進行總結和修正,也催生出市場需求
據了解,鎮江海綿城市建設不僅提出了防澇、削減面源污染、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要求,還對雨水再生利用和水景觀等提出明確要求。這種高標準對施工企業的要求更加嚴格。
事實上,從去年財政部、住建部公布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后,今年不少入圍城市都已經陸續進入施工階段。而相關企業在其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政企合作推進,讓不少地方獲得了海綿城市建設經驗,不斷對這一過程中面對的問題進行總結和修正。
與傳統的市政設計不同,海綿城市在設計中有些問題值得企業注意。
葉向強告訴記者,起初鎮江海綿城市建設的小區有兩份施工圖,一張是LID設施設計圖,另一張是景觀設計圖。但是這兩張圖紙有沖突,因為景觀圖紙設計者不一定理解LID圖紙,施工隊以哪張圖紙為準就存在爭議,最后往往是兩張圖紙都要變更。
“但是,現在企業積累了經驗以及跟景觀單位進行溝通,已經可以把兩張設計圖紙合成一張,施工問題就會變少。”他說。
同時,海綿城市建設對材料和施工的精細化方面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正在施工的華潤新村一區,江蘇山水環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這一小區項目的施工單位。公司工程部經理仲童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綿城市比普通市政管網、公路改造要求高不少。
“比如石子,為達到透水性要求,必須提前清洗。管道時間長容易堵塞,這次在道路改造、透水鋪裝、雨水花園建設過程中,要對其相應進行調整和疏通。同時,管道在管基下處理和普通的改造又不同,包括強度、回填材料都不同。”他說。
他還表示,施工單位的責任心最重要。“管線不斷有改造,因為都是老舊小區,經過多年管線改造,即使有圖紙,我們對管線鋪設也并不能全部掌握。
“比如有的小區自來水管道是PVC材料,比較脆,開挖過程中容易斷裂。做完一個片區后,基本對管線排布了解了,對后續施工就可以改進工藝和方法,施工變得比較順利。”仲童強說。
葉向強也表示,施工過程中精細最重要,尤其地表豎向控制非常關鍵。“因為如果細節做得不夠好,雨水就不能被順利引進LID設施,達不到建設要求。施工質量與施工人員的素質、業務水平也有直接關系。有時施工隊稍一疏忽,監理再不到位,就很容易出錯。”
作為項目甲方代表的鎮江市水業總公司業務負責人陳瑜告訴記者,鎮江海綿建設多是在老舊小區,主要矛盾在于施工場地的周轉和居民生活緊密相關。
他坦言,“施工不是直接把海綿城市的理念搬過來,跟居民的溝通協調更重要。施工中最需要關注和居民生活交叉的部分,還要保障海綿城市的功能性。比如,小區有400多輛車,增設停車位就必然減少綠化面積,有的居民希望增加植物,但是有的就認為種植植物會影響到自家采光。”
企業瞄準全國市場
設計企業已經開始參與池州、西安西咸新區、深圳、廣州等地海綿城市的設計;材料裝備以及施工企業也有發展前景
記者了解到,從海綿城市的規劃、設計、施工、設施維護可以延伸出完整的產業鏈。鎮江一直希望基于自身在海綿城市的建設經驗,通過組建企業,將產業鏈延伸到各地的海綿城市建設中。
一些企業已經看準海綿城市建設中的產業機遇,希望將規劃、設計、施工等經驗進行復制,布局全國其他地區的市場。
鎮江海綿城市指揮部工作人員孟憲威介紹說:“江蘇滿江春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成立的設計企業。同時,材料裝備企業也很有發展前景。與海綿城市相關的綠色屋頂、雨水罐、廢棄材料的再生利用以及像拼圖一樣可以進行拼裝的滲水鋪裝材料,都是基于降低原材料造價、實現綠色循環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把握。”
葉向強告訴記者,作為設計企業,除了常駐鎮江,計劃3年內和鎮江規劃院一起將申報試點的22平方公里海綿項目完成外,企業已經開始參與池州、西安西咸新區、深圳、廣州等地海綿城市的設計。針對不同地區,企業進行設計也會因地制宜。
“比如西安西咸新區的土壤、降雨滲透率等地質條件與南方地區都不一樣,它的土壤滲透率比較好。所以需要的LID設施的面積可以少一點,不必全部開挖處理成雨水花園,而是可以根據來水流量合理布置。”他說。
據了解,作為鎮江本地企業,江蘇山水環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設計、施工、監理綜合資質。面對全國大規模的海綿城市建設,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其中。“目前,我們已經在吉林開始做設計方案,江西項目也在規劃中。希望相關業務繼續在其他地區推廣。”仲童強說。
相關報道
政企合作雙方看重什么?
整合資源、資本、工程和運營的企業易獲訂單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蕊 報道 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水務”)近日成功簽約鎮江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成為項目社會資本合作方。
據了解,鎮江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總投資為13.85億元,項目范圍是以主城區22平方公里示范區為主,涉及征潤洲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海綿工程建設中的源頭減排、中端和末端治理等建設項目。
根據PPP項目方案,項目資本金為總投資的1/3,為4.62億元。其中由鎮江市水業總公司代表鎮江市政府出資30%,由社會資本出資70%,雙方共同完成資本金出資,注冊組建新項目公司。新公司將通過融資手段籌集9.23億元,共13.85億元用于鎮江城市海綿項目建設。
據悉,項目特許經營期為23年,含2015~2017年3年建設期。由于項目中的建設項目有相當部分是公益項目,所以PPP公司在經營期內,將通過污水處理費收入和政府購買服務來收回成本,并實現投資回報。目前,政府購買服務費用為每年近1.7億元,然而考慮到長達20年的合作期內市場的波動,政府付費金額也設置了合理的調整機制,防止PPP公司虧損或獲得超額利潤。
此次政企“聯姻”,政府如何選擇合作伙伴?鎮江海綿城市指揮部工作人員孟憲威表示,PPP模式對環保企業在技術、資金、管理及資源整合能力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只有真正能夠整合資源、找到與項目周期匹配的長期資本、具備工程和運營實力的企業才有機會獲得訂單。
“在合作中,鎮江主要提供技術優勢,打造全產業鏈上的核心競爭力。合作方要有國內一流資本團隊,具有強大的資本運作的能力和經驗。”他說。
據了解,雖然此次PPP項目回收期長,收益并不高,但依然吸引了10多家企業參與競爭。光大水務董事長王天義表示,鎮江市經濟發達、具備良好的投資及營商環境。此次光大水務取得鎮江海綿城市項目,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致力促進鎮江市的生態修復及潔凈水源。“我們相信通過光大水務團隊的共同努力,將率先打造國家海綿城市精品示范項目,同時獲得良好回報。”
有業內人士表示,社會資本高度關注鎮江PPP項目,源于鎮江海綿城市建設一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PPP公司就可以打造區域性海綿城市建設的投融資平臺,通過輸出管理、技術和資本來占領國內海綿城市建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