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西北督查中心日前對寧夏回族自治區2009年污染減排工作進行了全面督察,認為寧夏在"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新形勢下,污染減排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很不容易。
寧夏把污染減排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化了減排目標責任制,自治區政府主席王正偉親自修訂節能減排"十大鐵律",自治區出臺了財政支持節能減排30條措施,并與五市及有關縣政府、企業簽訂了污染減排目標責任書。同時兌現承諾,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的五市政府分別給予10萬元獎勵,并安排企業"以獎代補"資金1300多萬元。對各市污染減排工作進展情況加強日常督察和現場核查,對問題嚴重地區和企業的新建項目進行了限批和責令限期整改。
加快建設減排工程。截至目前,全區重點減排工程累計投資達到35億元左右。全區24臺135MW以上火電機組脫硫設施全部建成投運,脫硫率達100%;現有7家規模以上化學制漿造紙企業的9套堿回收工程已全部投運;全區19個市縣(區)都已建設污水處理廠,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了縣縣都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
積極推進結構減排。目前全區共關停8臺總計300MW的小火電機組,關停馬鈴薯淀粉企業1700余家,關停小造紙企業60家。
管理減排力度加大。各級環保部門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強化環境總量控制,對檢查中發現的擅自停運污染處理設施、超標排放污染物、違法偷排污水、屢查屢犯的企業采取"高限處罰"和"區域限批"等措施,促進了減排工程進度的加快和減排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