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實施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降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代價,促進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近日,記者就西部大開發10年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進展采訪了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
主動防控 從源頭保護好西部生態環境
記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搞好西部大開發的切入點。環境保護部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
周生賢:環境保護部主動防控、集中力量穩步推進了西部地區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自2000年以來,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報請國務院批復了《三峽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黃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等一系列規劃,西部地區重點流域水污染狀況得到遏制,部分流域水質得到顯著改善。對西部地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和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補助。其中,中央財政補助給三峽庫區污水處理運行補助資金達42542萬元。
環境保護部還聯合有關部門連續7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另外,我們注重從開發、建設源頭控制生態破壞,出臺了《關于加強水電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關于有序開發小水電加強生態保護的通知》、《關于加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規范文件,為實現西部地區工程建設與生態建設協調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充分發揮環評的宏觀調控作用,不斷完善項目環評審批工作,支持西部地區煤電、煤化工、石油石化、煤炭深加工、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建設項目的環評工作,加快審批進度。10年來,共審批建設項目近1200個。
加強規劃與監管 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記者:這些年來,西部地區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就?
周生賢:可以說,通過不斷努力,西部地區的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得到加強。2004年,環境保護部組織編制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劃出的50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中,西部地區占25個,保護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
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護水平進一步提高。在西部地區新建了一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自然保護區面積占西部地區國土面積的18%,為保護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環境保護部聯合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共同印發了《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推動各地建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
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物種資源保護有序推進。2007年,經國務院同意發布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在西部地區的云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青海、新疆等7省區市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評價試點。
區別對待 支持西部可持續發展 記者:與東中部相比,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環?;A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環境保護部是如何推進和加強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
周生賢:對于西部地區的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環境保護部采取區別對待的做法,給予了大力支持。綜合考慮西部各省區市環境容量、排放基數、工程削減能力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等因素,對西部地區實行總量控制政策的傾斜,統籌解決了西部地區由國家審批環評項目所增加的二氧化硫總量指標。另一方面,我們毫不松懈地抓好治污減排工作。從2007年開始,環境保護部每半年開展一次總量減排核查核算工作,對減排工作進展緩慢的地區啟動了減排預警通報機制。對沒有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的部分地市和單位實施了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
中央財政首次設立的農村環保專項資金也向西部地區傾斜。2008年,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安排資金1.67億元,資金總量占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33.4%,支持226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56萬人;2009年,安排資金3.82億元,支持500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107萬人。
環境保護部不斷加強區域環境保護指導工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和寧夏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組織召開了支持新疆環保工作協調會和建設環境友好型寧夏工作協調會,提出了支持的具體政策措施,組織編制了《青藏高原環境保護綜合規劃》,會同青藏高原五省(區)環保部門完成了各專題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
我們還切實做好對口援藏工作。全國環保系統“十一五”對口援藏能力建設共投入13961萬元,其中,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投入3335萬元,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建設投入6094萬元,改善環境管理基礎設施和基本工作條件投入4532萬元,支持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促進西藏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的提高。
多措并舉 推進西部地區環保能力提高
記者: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西部地區的環保工作水平有了哪些提高?
周生賢:西部地區的環境監管體系初步建立,環境監管能力明顯提高。2000年以來,環境保護部配合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對西部地區下達了監測網絡建設項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中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項目、中央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項目、冰凍雨雪災后環境監管能力恢復重建與應急監測項目等,資金總額達518503.9萬元。2004年至2008年,為西部地區配備執法車輛1596輛,應急指揮車輛13輛,取證監測儀器設備1.9萬余臺(套)。
環境科研能力不斷提高,通過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狀況遙感調查工作,已基本摸清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和動態變化,提出了針對我國西部不同生態承載力區域的產業發展建議,同時為科學合理地實施西部大開發奠定了基礎。
西部區域督查派出機構建設不斷加強,成立了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和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統籌協調西部跨省域環境保護工作,督促檢查突出的環境問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0年來,西部地區環保機構由1999年的2131個增至2008年的3050個,增加43%;人員由17724人增至31368人,增加77%。西部12個省份中,已有3個省份的部分設區城市實行環保派出機構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