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要達95%以上!在昨日閉幕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省水利廳提出了“十二五”全省水利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重點。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我省水利事業的定位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即在全省建立起穩定可靠、結構合理、配制高效的供水體系;相應快捷、科學有效的防洪減災體系;地表水質清潔、地下水質豐沛的可持續利用的水生態體系;以信息化為先導、以水利職工隊伍能力為基礎的現代化管理體系。
在此總體目標下,全省將以供水保障體系、農村自來水建設和提高地表水利用為“十二五”水利發展的重點。在“十一五”35項應急水源工程初步建成、百座水庫得以修復、水源問題初步解決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將建設全省十大供水保障體系;農村供水方面,在地形相對平坦,人口相對集中,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要實行自來水入戶。地形條件差、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較差的山莊窩鋪,則采取以戶為單位配套建設自來水入戶工程。到2015年年底,全省農村飲水水質要達到國家農村生活飲水衛生標準,水量至少達到人均30升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同時,全省還要因地制宜地在各地小流域建設150座小型水庫,以滿足當地工農業用水需求。
又訊記者從6日閉幕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春我省各大中型水庫蓄水量為9.5億立方米。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6.78億立方米。蓄水量的增加,得益于我省去年完工的12項應急水源工程。
由于蓄水量的增加,我省去年農業灌溉面積突破了1610萬畝,創歷史最好水平。以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的措施,使全省一些地區的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統計結果顯示,去年,太原、晉中等7市的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0.56米。其中太原市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8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