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成的第七污水處理廠環境幽雅
污水收集率將達全國最高
滇池岸邊,先后建好的五甲塘、五家堆等濕地,蓮花綻放、睡蓮疊翠,像一顆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滇池邊;河道兩旁,綠樹成蔭、花木扶疏,像一條條綠色的玉帶飄逸在春城;第七污水處理廠里,花兒綻放、環境幽雅,出水口排出的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兩岸的翠綠歡快的奔向滇池……
變美的河道,變綠的春城,讓人們歡欣鼓舞,信心倍增。“十一五”以來,昆明市相關部門攻堅克難,推進滇池流域截污工程和市政排水管網的建設。加快實施“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完成8個污水處理廠新建和改擴建,以及230公里的雨污主干管建設,主城污水日處理規模達到110.5萬立方米。依托滇池北岸工程實施“昆明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設工程”,完成136公里的雨污干管及支管建設。同時,對二環路內1868家單位(小區)開展庭院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現已完成1575家,并累計建成257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日處理設計規模達8.88萬立方米。
#p#副標題#e#
不信滇池水不清的堅強信念,讓昆明市委、市政府把目光鎖定在了環湖截污工作的毛細血管——市政管網上。為了進一步加大滇池治理,實現滇池流域全面截污,構建主城完善的截污體系,一個耗資50億元,歷史罕見的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昨日正式開工。
昆明市提出,到明年9月前,實現主城片區全面雨污分流,確保污水收集率達到95%。有關專家認為,這樣的污水收集率在全國當屬最高。
建設管網1290公里
目前,昆明主城二環路以內仍是雨污合流的排水體制,仍有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通過河道最終流入滇池。同時,由于城市規劃落后于建設發展速度,造成大量道路的排水設施不完善,按照2009年主城地下排水管網普查數據,主城約有2000多公里市政排水管道,與城市建成區面積和服務人口數量不相匹配。還有一部分管道存在漏接、錯接和雨污混接的情況,影響了接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濃度,甚至部分新建區域無市政排水管道,成為主城區淹積水隱患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適應滇池治理的需要,滿足廣大市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昆明市決定在主城市政建成范圍內全面開展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
在此次開展的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中,目前在建和即將開工并在明年9月30日以前完成的管網總長度達1290公里。
昆明市副市長王道興在動員會上說,環湖截污工程是滇池治理的核心和關鍵,位于“六大工程”之首;建設雨污分流管網是截污工程的重要內容。該工程是繼“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主城雨污分流支管及次干管建設工程”和“二環路內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工程”后,構建“主城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截污體系”的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昆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史上前所未有。對于有效削減入滇池污染負荷,治理滇池水污染將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程量歷史罕見,其艱巨性和復雜性也是歷史罕見。
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的工作區域是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建成區,工程涉及面廣、地下管線眾多,施工條件受局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時,在一年的時間里,要完成約1290公里的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程,建設任務非常重,時間要求非常緊。所涉區域屬主城的主要道路,僅二環路內就涉及290條道路開挖,加上當前正在進行的地鐵建設,對道路交通壓力較大,將影響市民的生產生活和正常出行。另外,排水管網屬地下設施,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涉及與其他管線的交叉作業和遷改,施工安全及質量要求非常高。
#p#副標題#e#
可想而知,這對昆明市委、市政府,以及對昆明市人民,將是一次重大考驗。
昆明市只有再次發揚敢于面對困難,勇于打硬仗、打陣地戰的作風,將科學合理地制定規劃設計方案,精心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倒排工期,確保工程有序推進,按期完成;從系統性、綜合性、全局性考慮,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交通組織和疏解方案,爭取得到市民的理解支持,把對主城居民生活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建立嚴格的工程質量控制體系和監管體系,高效安全地開展工程建設,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
動員會上,昆明市對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安排,確定了每一項工程的責任單位、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五華區政府、西山區政府、昆明市滇投公司等相關領導的表態發言也都擲地有聲。
可以相信,昆明市能帶領廣大人民打好這場硬仗;可以期待,明年這個時候,滇池更加璀璨。(記者: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