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太湖藍藻的暴發、2009年鹽城、淮安部分地區發生飲用水源污染導致供水中斷的事件,再次敲響了飲用水安全的警鐘。在昨天的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姚曉晴表示,今年江蘇將啟動飲用水源地保護條例起草工作,健全飲用水源地監測監控體系。
中國農工民主黨江蘇省委員會這次提交了一份提案。委員們認為,目前全省僅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制定了《南京市城鎮生活飲用水水質監管細則》。《細則》規定了政府監測和企業(單位)檢測的項目和頻次,實行生活飲用水水質報告制度。但僅有水廠的自檢是不夠的,無錫、鹽城等水污染事件沒有一次是水廠自檢而主動采取措施或停止供水的,而且多數中小水廠缺乏自檢能力;此外,沒有形成環保、水利、建設、衛生部門聯動機制,沒有實現監測數據共享,沒有落實定期公布水質檢測結果等工作。全省水質監測網絡建設也不完善,從硬件上看,供水企業的制水工藝設施不具備達到國家新水質標準的條件。記者 項鳳華
姚曉晴表示,江蘇將以飲用水源保護為主線,建立健全省、市、縣、鄉四級監測監控體系,完善飲用水源自動監測、例行監測和巡查監測制度。在全省范圍內合理配置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能力,并盡快開展飲用水源地水質109項指標全分析。整合環保、水利、建設、衛生等相關部門的監測能力,建設飲用水水質監控信息共享平臺,密切監控水質變化情況,防范污染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