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任沁沁 查文曄)“與國外相比,中國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產業還存在一定差距,不能適應中國快速發展的需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據介紹,中國的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制造產業初見端倪,海水利用管理職能得到落實,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但孫志輝表示,和國外相比,中國的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自主創新技術面臨規模示范和產業化發展瓶頸;二是海水淡化推廣面臨進入市政管網和價格體系瓶頸;三是海水利用管理體制尚待完善。
據統計,全球海水淡化總產量已達到日均6348萬噸,海水冷卻水年用量超過7000億立方米,海水年制鹽每年6000萬噸、鎂260萬噸、溴素50萬噸。2008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總投資額達到248億美元,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2015年,預計將達到564億美元。
截至目前,中國海水淡化實際產水量日均24萬噸,年海水直接利用量近500億立方米。主要用于解決沿海城市工業用水和海島生活用水,用于市政供水的大型海水的淡化工程尚屬空白。
從國外經驗看,政府在推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方面發揮了重要引導作用。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作為新興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孫志輝建議,明確戰略定位,實施海水開源,優化沿海水資源結構配置。加大資金投入,創建海水利用示范城市(海島),培育自主創新海水利用產業。強化綜合管理、制定配套政策,引導規范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市場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和淡水品質安全,引導規范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