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局意識
水務要服務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記者: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伴隨著深圳的快速發展,深圳水務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僅基本解決了深圳這個嚴重缺水城市的水源供應保障問題,還在防洪排澇、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涉水事務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水支撐。面臨深圳的新一輪發展,水務工作如何融入到全市發展的大局當中去?
張綺文: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水與城市的發展興盛息息相關。水既是生存之命脈,也是城市的靈氣之所在。作為一個資源型缺水城市,深圳三十年快速發展進程中,更是深深地刻下了水的烙印。從興建境外引水工程解決飲用水源問題,到開展河道治理消除洪澇災害,再到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恢復城市綠妝、加大水污染治理營造人水和諧空間,水務發展的每一項業績都與深圳的城市發展直接相關。所以說,水務從來都是全市的水務。我們不能為水務而水務,要跳出水務看水務。要增強責任意識,創新思路,勇于擔當,把水務工作自覺地融入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當中去。
深圳當前的發展大局是什么?就是要圍繞“一區四市”建設和加快轉變發展模式這條主線,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努力當好新時期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
圍繞這個大局,全市水務工作也要加緊調整轉型,加快創新發展,加力服務民生。在水源工程建設、水資源供應保障和科學調度高效管理上下功夫,在水污染治理上敢于“啃硬骨頭”,在城市三防、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上高標準、補不足,在水土保持、水庫水源工程安全上加強監管、更上層樓,在雨洪資源利用、節水型城市(社會)建設上大膽創新,著力推進污水資源化,加大再生水的利用,推進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全力打造“低碳水務、安全水務、民生水務、效益水務”,全面建設現代水務體系,嚴格水資源管理,用清潔用水營造健康世界,保障可持續發展。
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要考慮到今后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人家說你能干十年、二十年嗎?那肯定不能,但是我不能只考慮我自己。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市水務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順勢而為,積極作為,統籌抓好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治理工作,努力建設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安全、高效、民生、低碳”的現代水務體系,在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社會進步、服務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水務工作應有的作用。
具體來說,一是要根據深圳發展定位的要求,構建與“一區四市”相適應的現代水務體系,不斷拓展水務工作的服務功能,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水務新格局;二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三是高度重視供水安全問題,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建立與深圳長遠發展相適應的水資源保障體系;四是要進一步推進民生水務建設,加快特區內外水務基礎設施的均衡發展,扎實推進水污染綜合治理,實現人水和諧,生態宜居;五是建設、管理并重,以完善水務管理體制機制為重點,全面推進水務法治建設和水務行業能力建設;六是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公共事件,加快建立與現代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防災減災體系,為深圳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安全和諧的環境。
談低碳水務
加大雨洪利用 節水也是防污
記者:當前,我市著力加快發展模式轉變,建設低碳深圳,打造生態文明城市,當好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排頭兵。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力量,致力于建設現代化水務的深圳水務也應大有作為。
張綺文: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分別是“清潔用水,健康世界”、“嚴格水資源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可以說,都緊緊圍繞著水資源的高效、循環集約利用做文章,倡導的都是低碳生活、低碳水務的概念。
什么是低碳水務?我認為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傳統水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二是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三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理念和實踐。
目前,我市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還比較滯后。地下水、中水、雨水、污水等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尚未完全納入全市水資源配置體系,在居民用水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特別是中水利用、污水回用、雨水利用等指標與目標值差距較大,相關設施的規劃滯后,法規建設基本處于空白。
由于境外引水受條件限制,東江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自然也會加大對東江取水的需求,最切實可行的就是充分利當地雨洪資源。在雨洪資源、中水資源和海水淡化資源等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我們也可以大膽探索、勇于嘗試開辟東江水資源、本地水庫水資源之外的第三水源,處理好了,不僅有助于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提高深圳的供水安全,也可為低碳社會建設添光加彩,有助于深圳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新加坡、德國、日本等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采用雨洪利用技術,國內的北京、天津、大連等城市已經開展試點。
雨洪利用是一種環保型本地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而深圳降水量豐富,多年來的平均降雨量為1830毫米,多年來平均徑流總量也達到了19.37億立方米,豐水年可達27.58億立方米,而我市目前的年利用雨洪總量僅5.26億立方米,約占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的27.2%左右。也就是說,深圳每年有逾14億立方米的雨洪資源白白流失,有待開發,實施雨洪利用比較適宜。目前,我市城區雨洪利用已起步。下一步,將大力推廣利用再生水等非傳統水資源。抓好大運中心、南山區商業文化中心區、僑香村等再生水利用和光明新區低沖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試點項目。研究再生水利用管網布局規劃,著力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
節約用水也就減少了污水排放,所以說,建設節水型社會也是低碳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市自啟動節水型城市(社會)創建工作以來,成效明顯,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大增強,創建節水型城市自評得分91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中期評估結果位列全國參評城市首位,成為水務工作的亮點。今年,我市將啟動國家節水型城市申報工作,同時加強對重點用水行業、用水大戶和建設項目的節水監管,完善計劃用水管理信息系統,加快普及節水器具,繼續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創建工作,力爭順利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驗收,為低碳水務、低碳城市建設作貢獻。
談安全水務
原水保障能力由20天提高到三個月
記者:目前正在肆虐西南五省區的旱情對我們是一個警醒。同時,深圳又是一個濱海城市,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城市遭受風雨影響頻次多,如何確保城市防災減災安全也是對我們水務的一個考驗。此外,深圳引水工程橫跨深、莞、惠三地,工程線路長達百余公里,如何確保引水工程和全市飲用水庫安全,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張綺文:打造安全水務,主要有三方面任務。一是建立完善的水源供輸配網絡,形成“長藤結瓜”之勢,確保供水安全;二是建立防災減災保障體系,確保度汛防風安全;三是提高水庫、大壩、水源水質的突發事件應急應變能力,確保運行安全。
深圳是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上世紀90年代初還出現過全市性水荒,生產、生活和市政用水全面告急。到目前,我市水資源調蓄能力尚不能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現有水源保障能力僅能滿足20天左右。為確保全市的供水安全,我市大力加強城市水資源保障工程建設,并堅持開源節流并舉、外引內蓄并重、開發保護并進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基本建成了較為完善的水源工程網絡體系。全市目前輸水網絡總長度超過358公里,東深、東江水源工程網絡已覆蓋全市90%以上的區域,全市原水年供應能力已達15.73億立方米,初步形成了雙線雙水源保障體系和較完善的引輸水工程網絡。此外,北線引水工程、梅林支線工程、筆架山支線工程、大工業區支線工程均已建成投用,東江水源工程二期今年也將投入使用大鵬半島支線供水工程完成試通水壩光、鹽田支線按計劃推進;蓄水工程方面,近億立方米庫容的鐵崗水庫擴建工程按期完成投用,庫容超億立方米的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以及東涌水庫建設等水源工程項目均按計劃推進,預計全部建成后,我市原水保障能力將由目前的20天提高到三個月左右。
防災減災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扎實做好防汛抗旱和防臺風工作,確保城市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完善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內澇面積;大力推進河流綜合整治和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沙井河、衙邊涌、公明、燕羅等骨干排澇泵站工程,完成七成左右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任務。同時,積極推進深莞惠界河及跨界河流綜合治理,確保如期完成三市《界河及跨界河綜合治理計劃》明確的各項工作任務,今年要確保汛期前全面完成深莞茅洲河界河段應急清淤清障工作。此外,強化日常管理,加強在建工程的監管,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加強防洪排澇工程的運行管理,健全應急保障體系。
飲用水源安全管理方面。繼續開展國家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城市創建,建設水資源調度管理和水庫大壩風險調控示范工程,探索城市水資源綜合管理的基本模式。嚴格水資源管理,加強水資源優化調度管理,保障城市發展用水。同時,加強水資源應急管理,健全飲用水源地水質和水生態預警機制,有效應對突發性供水安全事件。
談民生水務
讓市民用水舒心喝水放心賞水怡心
記者:全市三百余條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此外,特區內外甚至同在特區內,用水價格、水壓水質各不相同。河流何時能夠重新變清,何時能夠變成市民戲水賞水的平臺?同在深圳屋檐下,何時能夠享受到城市供水同城同網同價同質?
張綺文:的確,由于錯接亂排、市政污水廠網不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我市水環境遭到了很大破壞。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超常規投入下,我市治河治污重點項目進展總體良好,建成了3座污水處理廠,建成了200公里污水管道,建成了深圳水庫排洪河綜合整治、觀瀾河清湖段生態改造、坪山河灘濕地公園等河流綜合治理工程,較好提升了相關區域的人居環境,治河治污工作取得了局部突破。
今年是我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沖刺年,也是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迎檢之年。我們將繼續全力以赴,抓主抓重,切實加快河流治理工程進度,力爭全面完成治污保潔工程建設任務。其中,新洲河、福田河綜合整治工程要爭取全面完工,布吉河中上游段綜合整治工程要完成過半工程量,龍崗河干流截污工程城區段要開工建設,要確保深圳河、布吉河特區段、龍崗河、坪山河水質年內有明顯改善。要力爭在2011年底前后,58項重點治污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市主要河流水質有根本性好轉。
以此同時,我們將抓緊制定“十二五”市政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計劃,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大力提高污水、污泥收集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水環境污染防治能力,避免河流水質經常性出現反復。
#p#副標題#e#為讓老百姓用水舒心、喝水放心,我們將大力推進供水保障能力建設和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作,積極推動原水同城同網同價,積極應對冬春連旱的嚴峻供水形勢,加強供水科學調度,協調推進坂雪崗水廠、光明水廠等抗旱保供水工程建設,保證龍華、坪山等重點缺水片區的原水供應。同時,以逐步實施生活飲用水質“新國標”為契機,將推進優質飲用水工程建設列為水務部門為民辦實事工程,編制出臺全市優質飲用水實施方案。指導協調特區外各區完成原農村股份公司范圍內供水管網年度改造計劃,督促各區和供水企業按計劃完成供水管網改造任務。力爭完成23家村級小水廠的整合工作。繼續開展水質督查,督促自來水廠對落后的生產工藝進行整改,加大二次供水的監督檢查力度,保障市民飲用水安全。
談效益水務
建管并重,加快提升水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記者:現代水務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它的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以及管理的高效與否,它所體現出的綜合效益高低直接表現在全市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上。
張綺文:深圳水務科技信息和標準化工作一直在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系統、北線引水工程自動化監控系統、鐵崗與石巖水庫水務信息化系統等四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城市供水水質信息管理系統完成竣工驗收。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數字水務一期工程建設,建設水務數據中心,推進跨部門的原水、清水、污水資源信息資源整合,完善防洪減災應急指揮系統,統籌開發全市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和水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結合水務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實際,加強重大水務科技問題研究。
此外,在潛心推進水務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水務管理能力建設,建管并重,通過管理出效益,通過高效管理提高服務全市發展的水平。如何加強管理?深入推進依法依規依標準治水管水是一個路子。具體要采取六項措施。一要繼續修訂完善水務法規體系;二是要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三是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審批效率和質量;四是要深化水務標準化管理和改革發展工作,加快出臺涉及民生的水務標準,完善水務標準化體系;五是要推動水務投融資體制改革;六是要繼續強化依法理財,嚴格控制成本。
談今年目標
確保完成政府投資25.6億元
記者: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檢驗水務事業五年發展成果的“收官”之年。今年,我們還將迎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市第五次黨代會的召開。作為全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今年水務工作有哪些主要目標?
張綺文:今年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做好今年的水務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按照服務發展大局的要求,深圳水務今年主要目標是:完成水務工程政府投資25.6億元;水務管理、技術標準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服務規范到位;原水供應能力達到18.5億立方米以上;新增制配水能力25萬立方米/天;萬元GDP水耗下降2%以上;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1萬立方米/天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85%;水土流失面積下降5平方公里。
談思想建設
人的狀態決定工作成敗和事業得失
記者: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來,深圳水務由當初水源嚴重不足、十洪九澇,到目前能以較強的水源供應保障能力、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效能,為全市發展持續提供了較強的水支撐,靠的是一代代水務人樸素務實不計較的干勁、狠勁和昂揚的斗志、積極作為的精神狀態。面對新時期更加具有挑戰性的水務工作,您對水務人在思想作風上有什么期望?
張綺文:人的狀態不僅決定著具體工作的成與敗,更影響著事業發展的得與失。無論是今年的工作,還是今后的發展,深圳水務的建設、管理,謀篇布局、規劃落實關鍵在人,關鍵在于水務人保持著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
今年年初,我市黨政考察團赴京津滬考察后,三地大干快干、加速度發展的勁頭,讓代表團一行既震撼又振奮,既形成了莫大壓力又激發了強大動力:只有再創深圳速度,才能再造特區輝煌。
水務事業的發展也是如此。當前,我們既要與發達城市、先進城市水務發展的對比中找差距、尋不足,同時也要進一步強化思想建設,強化作風狀態,提起“精氣神”,重振“當年勇”,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積極的狀態投入水務事業,這不僅是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的應有之義,更是確保完成今年工作任務和水務長期發展目標的堅強保證。
水是萬物之源,水與社會經濟發展及人類生存密切相關,水務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局黨組要求全市水務系統,包括我在內,一要樹立高度的歷史責任感,珍惜、尊重、熱愛水務工作;二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務實、勤奮、縝密、團結;三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健康向上的心態和思想境界,不盲目、不攀比,有抗壓能力;四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甘于做“小事”不怕做“難事”,主動謀“大事”四要注意學習,要練就“火眼金睛”,要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五要有抵制誘惑的自控能力,做到干干凈凈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水務是全市的水務。不能為水務而水務,要跳出水務看水務。要增強責任意識,創新思路,勇于擔當,把水務工作自覺地融入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當中去。”
“圍繞這個大局,通過建設‘低碳水務、安全水務、民生水務、效益水務’,構建現代水務體系,保障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要考慮到今后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人家說你能干十年、二十年嗎?那肯定不能,但是我不能只考慮我自己。”
在第十八屆“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三屆“中國水周”之際,市水務局局長張綺文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就水務工作如何積極主動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如何通過全面建設“低碳水務、安全水務、民生水務、效益水務”,構建起支撐深圳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現代水務體系,如何加強水務干部隊伍建設,暢談思路和舉措,描繪出風雨無憂、水清岸綠的深圳水務美好前景。
名詞解釋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
為緩解世界范圍內水資源供需矛盾,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后,水利部確定每年7月1―7日為“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故自1994年始,把“中國水周”時間改為每年3月22―28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屆“世界水日”,宣傳主題“清潔用水,健康世界”;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屆“中國水周”。今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宣傳主題為“嚴格水資源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