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國家水專項重點實施流域是“三河(遼河、淮河、海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庫區)”。其中,巢湖約有1/3的面積在合肥。記者于昨天上午在合肥召開的水專項專題會上獲悉,合肥在基本實現“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南淝河和巢湖”整體目標的情況下,謀劃再加大治理力度,決心早一天還巢湖以碧水藍天。
杏花排水將建調蓄池
“合肥在杏花排水系統中設計了一個雨水調蓄池,包括調蓄池泵站、節流設施和管網系統等。”巢湖治理課題組項目負責人、上海同濟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周琪說,目前該項目已通過可研,并正在報政府部門當作重大工程審批中。
據悉,合肥老城區整個排水系統分為杏花、逍遙津、包河三大分系統,而尤以杏花系統最大。雨水調蓄池是一種雨水收集設施,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徑流的高峰流量暫存其內,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從調蓄池中將雨水慢慢排出。而這,只是合肥治理老城區雨污水排放的一個縮影。“合肥在各個排水區域安置了很多監測站點,監測雨水和污水排放情況,調查合肥水污染的特點。同時,還建立了一個監測系統,通過系統終端,能夠隨時監控合肥的排水情況。”周琪介紹,這為雨污水管網改造等施工提供了技術支撐。
望塘污水廠“提檔升級”
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士介紹,“十一五”前,國內城鎮污水處理多在建污水廠,“十一五”期間,開始注重配套管網建設,而“十一五”過后,對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質量和效果則應更加關注。
“望塘污水處理廠二期改造目前正在對相關項目進行土建施工,尾水深度處理也在進行中,完工后經該廠處理過的污水將達到地面水標準。”合肥市城鄉建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投資1.42億元,于2003年10月建成運行的望塘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設計處理污水規模8萬噸/日,處理能力和質量已無法滿足需求,整個二期改造工程概算總投資2.18億元,是前者的近2倍。
據悉,4年來,合肥污水集中處理規模已由43.5萬噸/日增加到75.2萬噸/日。隨著在建的小倉房和經開區二期等2座污水處理廠完成,到今年年底,合肥市污水處理總規模將達95.2萬噸/日,基本實現污水全處理。
南淝河將有“源頭活水”
“把南淝河上游董鋪水庫的水位抬高,實現向南淝河干流補水。”周琪說,南淝河上游水質很好,但下游水質很差,一旦董鋪水庫的水能夠補入南淝河,這種狀況將有效改善。目前,正在對董鋪水庫做水壓調配的前期工作,包括南淝河的河道清淤、觀測上游來水對南淝河水質的具體影響等。
據了解,董鋪水庫向南淝河補水以及水庫自身溢洪道擴建,須開挖河道3.5公里,并進行河道護岸護坡、新建2座水壩和沿河路橋等項目建設,概算總投資1.48億元,計劃11月份完工。
此外,在治理巢湖水環境上,合肥還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展開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巢湖沿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工程,合肥市民與巢湖“人水共生”的畫卷正逐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