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今天上午分組審議國務院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對于環境污染問題,委員們表現出高度關注。他們紛紛呼吁,面對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應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力度。
報告指出,環境污染呈現污染源多樣化、污染范圍擴大化、污染影響持久化特征。傳統煤煙型大氣污染依然嚴峻的同時,以細顆粒物、臭氧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物日益嚴重。水體污染依然突出,重點流域化學需氧量、總磷和總氮排入量居高不下,水資源安全受到威脅。土壤污染日益凸顯,產業發展對土壤污染的累積影響逐步顯現,局部地區比較嚴重,部分耕地土壤污染超標。
侯義斌委員說,對于環境污染日益嚴峻的狀況,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希望有關方面切實行動起來,有效治理環境污染,確保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羅亮權委員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引領,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做好國家生態補償建設機制,創新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劃分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盡快建立新的生態補償標準。要大力抓好節能減排,對集中顯現的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問題要加大治理和修復力度,落實節能降耗年度目標,開展企業節能減排低碳行動。通過稅收解決高能耗、高污染問題,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大責任追究。
卓新平委員指出,空氣污染是全國性現象,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必須采取有效的辦法治理。水體污染形勢也非常嚴峻。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但人們對水污染還沒有達到對大氣污染的重視程度,一定要抓緊治理水污染問題。大氣、水,包括土壤污染問題,一定要作為我們未來發展治理的重中之重,不能讓其繼續惡化。
陳國令委員說,報告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就是節能環保方面部分約束性指標實現進度滯后。建議政府采取超常措施,來防治、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寧可其他指標發展慢一點,也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因為這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王明雯委員指出,大氣、水和土壤污染已經十分嚴重,如果不加以解決,不僅關系到綱要目標的最終完成,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為此,王明雯建議,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嚴控產能過剩和能耗高的項目,嚴格環評審批和驗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環境法律實施力度,加大對環境污染行為的制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