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河流水系多,對河道防洪、供水、排澇的要求也高。但由于入境水量減少和污染治理滯后,目前本市部分河道水質仍然較差。因此,今年本市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將實行“河長制”,河道所在地區縣人民政府負責同志作為水生態環境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也就是“河長”,對所轄河道的水生態環境管理負總責。將初步建立責任明確、制度健全的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以此來提高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盡快實現生態城市的建設目標。
河道環境變好堤岸臟亂現象減少
由于沿河村鎮密集和管理缺失等原因,河道、堤岸環境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臟亂現象,傾倒垃圾、違章建房、圍墾放養、違法占用等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這就更需要對河道進行強化管理。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涉及市和區縣兩級政府,同時涉及市和區縣的建設交通、國土房管、市容園林、農業、環保和水務等多個部門。現有管理體系責任不清,條塊分割,協調聯動機制不強,不利于發揮地方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治理水污染和保護河道水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實行“河長制”能夠提高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河道所在地區縣人民政府負責同志作為水生態環境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也就是“河長”,對所轄河道的水生態環境管理負總責。按照本市2020年建成生態城市的總體目標,對重點河道和已經治理的河道率先實行“河長制”。
2020年重點河道綠化率達95%
今年,在市重點河道和已治理的其他河道實行“河長制”。2015年,全市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的制度體系完善健全,主要河道優于V類的水體長度比例提高到50%,重點河道管理范圍可綠化面積林木綠化率達到90%。2020年,基本形成與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相適應的水生態環境,主要河道優于V類的水體長度比例提高到80%,重點河道管理范圍可綠化面積林木綠化率達到95%。
截污治污河道清潔無黑臭
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河道截污治污、水資源保護、環境衛生整治、日常維護保潔、堤岸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和清理違法違章建筑等。在截污治污和水資源保護上,實施入河排污口截污治理,控制河道水體污染,確保污水無直排。加強村鎮污水處理、坑塘整治、面源污染控制,綜合整治農村水環境。建立河道生態補水長效機制,鼓勵使用再生水、雨洪水向河湖、濕地補水。非汛期雨污合流口門要封閉,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實現河道水體清潔無黑臭。對堤岸水面保潔和違章建筑進行清理,保持河道堤岸水面潔凈,垃圾收集定點存放,外運處理及時。加大河道護岸林、護堤林管護力度,適時修枝和撫育,及時清理受害樹木、補植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