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自治區節能減排視頻會議精神,努力完成全年總量減排目標,我盟把治污減排作為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強力推行工程減排、管理減排、結構減排等措施,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確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一是分解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逐級分解到轄區內各旗區政府,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減排工作會議,召集發改、環保、經貿、統計四部門每季度召開一次協調會議。將總量控制指標和削減任務具體分解到各重點企業,并對總量指標動態平衡情況進行跟蹤監控,使各相關部門職責明確,各相關企業責任到人。
二是嚴格環境準入,控制污染物增量。在項目審批上,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污染物增量。把總量削減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新上項目必須有環境容量和排放指標,符合區域和地區的規劃環評要求方可準入,從源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三是抓好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計劃關停193臺原煤散燒小鍋爐,實行集中供熱,可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750噸,確保巴彥浩特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在347天以上;以抓好中鹽吉鹽化集團公司吉蘭太堿廠脫硫除塵工程建設為主,重點實施12家重點企業脫硫工程建設,力爭減少年二氧化硫排放量6000噸;規范火電脫硫機組運行,要求必須使用低硫、低灰煤種,每月向自治區環保廳、盟環保局提交煤質報告。建立規范的減排臺帳,減排臺帳每半年上報一次。在線監控的數據必須真實,可靠,對在線監控數據失真,將不予核算減排量,并按規定處以罰款。對違規使用高硫煤的,加倍征收排污費。
四是以淘汰、關停單位耗能高、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冶煉、水泥和化工企業為重點,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按照“關小、治大、扶優”的原則,嚴格產業政策,加大對重污染行業的綜合整治力度,強制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工藝、技術和落后的設備、產品。
五是加快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增強信息化自動監測能力。加強國控重點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系統二期項目建設,保證對轄區內所有電廠和污水處理廠完成安裝煙氣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實現對主要污染物排放實時、動態、數字化監管的管理新模式。
六是加快流域污染防治重點項目建設速度。確保騰格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于6月15日前務必投入使用,額濟納旗、阿右旗污水處理廠于8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阿拉善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于今年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上述項目全部建成使用以后,全盟日污水處理量將達到1.7萬噸,全年預計削減化學需氧量達4600噸。與之同時,加強各旗區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系統建設,在“三同時”制度落實上與核算新增化學需氧量減排量相掛鉤。
七是加大對重點行業監管力度,鞏固減排工作成效。
加強對重點污染減排項目,尤其是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城鎮與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充分發揮污染減排效益;加強對企業脫硫設施的監管,督促企業加強脫硫設施運行、維護和管理,嚴防使用旁路偷排、煙氣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發生,確保脫硫設施正常運行,確保脫硫設施投運率和脫硫效率穩定達標;加快在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早日發揮污染減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