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國務院九部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今年全國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環境保護部負責人在會上說,雖然全國在去年底就提前完成“十一五”的二氧化硫減排目標,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接近完成,但是當前的環境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今年第一季度,有幾個省的二氧化硫排放出現反彈跡象。
一年一度的環保專項行動,瞄準的都是影響可持續發展和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產能過剩、簡單重復建設、“兩高一資”影響可持續發展,大氣污染、水污染、重金屬污染直接危害群眾健康。這些問題由來已久,整治多年,有的地方效果不錯,有的地方反反復復。效果不錯,首先是認識到位,切實轉變發展方式,集思廣益謀求轉變之道。反反復復,首先還是主觀上不想放棄粗放的發展方式,認為“先污染、后治理”是個跳不過去的檻兒,環保風聲緊時就治一治,風聲一過就放松監理。
顯然,減排不是沒有辦法,而是肯不肯想辦法,減排的辦法來自于減排的決心。中央政府減排的決心非常堅定,考核各省市區減排效果的態度非常明確。“十一五”減排兩項主要污染物的約束性目標能否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就看今年的努力。今年,在工業生產強勁回升的情況下,既要鞏固成果,又要彌補不足,任務非常艱巨。最近,一些省區市的黨政領導紛紛表示要“背水一戰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歷史經驗告訴人們,背水一戰,非得下破釜沉舟的決心不可。
減排的辦法來自于真抓實干。真抓,必須是黨政“一把手”靠上去抓,省級黨政“一把手”抓宏觀,地、縣兩級黨政“一把手”抓具體,都要針對本地區環境生態的突出問題研究對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敢于拒絕“兩高一資”項目,敢于處罰違法排污企業,積極回應群眾環境訴求。實干的含義不言自明,但要強調一點,黨政領導得經常過問污染減排情況,積極支持環保執法。
減排的辦法來自于各部門的合力。有黨政“一把手”的大力支持,環保、金融、司法、電力、交通運輸、工商、稅務和紀檢監察部門如能形成合力,何愁沒有辦法?如今,各商業銀行執行綠色信貸政策,在節能減排和調整經濟結構中起到“調節閥”、“控制閘”作用,綠色保險、綠色證券也在一些地方和企業試點,都起到很好的“倒逼作用”。為了碧水藍天,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