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起,我國將強制實施新版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修訂后的新標準,其中一項最大的變化就是檢測指標從35項增加到了106項。圖為上海街頭的自助飲水機。 嚴大明 攝
日前,在第5個世界認可日主題活動中,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資深顧問曾毅院士做了《加強水的質量和安全檢控》的主題演講。他提出了“利用認證認可手段支撐清潔飲用水的檢控”的觀點。
據曾毅院士介紹,我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可用水量為8400億立方米。我國是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最少的13個國家之一,在我國66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個。我國存在的飲用水問題和形勢比較嚴峻,主要包括水資源供需日趨緊張;點源污染不斷增加,非點源污染日漸突出;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頻繁發生,水生態安全受到威脅;水問題疊加和累積影響越來越嚴重。
飲用水的質量控制和環境保護對人民的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例如,目前在城市中,癌癥是造成死亡的第一原因,在農村占第二位。癌癥的發生因素主要是化學致癌物,約1000多種,另外還有致癌病毒,放射、遺傳基因等。其中,水質對癌癥發病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國的某流域是消化道癌癥的高發區,科研人員可以從河水及井水中查到致癌物質,當地食管癌病人體內也可以查到致癌病毒。2001年至2004年,全國水污染突發性事故3988起,其中包括化學物污染、藍藻水華爆發等,因此,必須加強水的質量和安全的控制,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飲用水的安全問題,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對飲用水的衛生要求、水源選擇、水源衛生防護和水質檢驗等諸多方面嚴格管理和控制。例如,每個城鎮的自來水廠負責向千家萬戶供水,水廠要通過嚴格的水質檢測和取水量計量等措施,來保障老百姓的日常飲用水的質量。另外,水源和周邊環境的保護也對保障清潔飲用水質量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也非常重視對水源附近工廠污水排放標準的管理和監測以及污水治理,特別是要加強對工業廢棄、醫療等污染水的治理和管理,加強排放水的隨時監測以達到排放的標準要求,從而降低對清潔飲用水的影響程度。
曾毅院士說,保證飲用水質量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對水的嚴格監測和環境的保護,而認證認可工作是保證水和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他提出4點建議。一是從事水質和環境檢測的實驗室要提高檢測手段,通過認可提高飲用水的檢控能力,確保飲用水檢測結果的安全可靠。二是水廠等供水部門要通過獲得相應認證等手段嚴格管理,嚴把供水關。三是科研人員要不斷跟蹤國際同行的發展,開展有關領域的研究,不斷推動飲用水的科技創新和標準的不斷完善。四是政府應加強監督管理和信息公開,使生產企業和相關方履行好社會責任,減少水污染,為保證人民群眾能夠喝上清潔飲用水、放心水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