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 周雁凌 季英德 滕州報道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和環境保護部日前聯合在山東省召開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暨截污導流工程建設現場會,總結東線治污工作經驗,加強南水北調治污環保工作交流,創新工作理念,進一步推動南水北調治污環保工作。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山東省副省長賈萬志等出席了會議。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南水北調東線治污環保工作進展明顯,規劃中確定的426項工程項目已全部開工,截至目前已經完成399項,完成率為94%。目前2/3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在80%以上,已經完成的工業點源治理項目廢污水達標排放率在90%以上。2010年一季度,黃河以南36個考核斷面中,達標斷面23個,達標率為66%。山東省境內輸水干線水質接近50%達到Ⅲ類,尚未達標斷面水質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已大幅下降,南四湖周邊污染較重的入湖支流洸府河、城郭河、東漁河等水質改善較大,南四湖、東平湖水體水質由劣Ⅴ類提高到了Ⅳ類,湖區內又出現了曾經絕跡的魚類,湖邊野生植物、珍稀鳥類日漸增多,重現了湖區的生機和活力。
張基堯在會上充分肯定了東線治污環保工作取得的成效。他要求進一步推進南水北調治污環保工作,早日實現清水走廊、綠色長廊目標。要鞏固成果,抓緊實現東線全程水質達標,進一步加強截污導流工程、流域綜合整治和人工濕地等規劃項目建設,加強環境安全風險管理與預警體系建設。要著眼長遠,把東線治污與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有機結合。要深化考核,促進東線治污環保向廣度深度發展。要進一步推進中線水源保護工作,抓緊實施和完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加大治污工作力度,統籌中線水源保護政策措施,實現南水北調與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諧共贏。
張力軍在會上說,為做好南水北調東線治污環保工作,環保部門積極推動落實淮河流域治污規劃,南水北調東線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處在淮河流域,截至2009年底,山東、江蘇淮河流域規劃完成率分別達到90.8%和66.4%。強化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環境監管水平,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查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加強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環境保護驗收工作。多措并舉,推動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科技支撐,突破治污技術瓶頸的制約,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護,著力保障飲水安全。
張力軍指出,南水北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東線水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但與規劃確定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部分治污措施還不到位、部分斷面水質達標率低、基層環保部門環境監管能力仍有待加強、水污染防治任務艱巨等問題。他強調,各級環保部門要始終將南水北調的環保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落實措施,強化責任。要認真組織實施好南水北調相關規劃,做好東中線治污規劃實施的督察工作,加強對南水北調治污工程的現場監督檢查,強化重點流域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強化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環境監管,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重金屬污染企業專項檢查,加強對流域內所有涉水重點排污單位持證排污和在線監控設施運行情況的監管,確保企業達標排放。加強南水北調工程的環境監測及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在沿線重點區域配備必要的應急監測設備,加強環境應急預警工作。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確保各項治理任務納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