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湖南網消息 天越來越熱,水越退越少,伸往湘江的取水管越接越長……這是去年10月湘江枯水期時,幾大水廠為保證長沙市民生活用水采取的辦法。今年長沙市民將不再遇到這種狀況,被譽為“長沙第二水源”的株樹橋水將提前至今年7月抵長,每日為長沙輸水65萬噸,輸水量相當于長沙2個水廠。
每日輸水量可抵長沙2個水廠
三湘都市報報道,總投資超過47億的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工程包括引水和水質環境整治兩方面,隸屬于水質環境整治工程的花橋污水處理廠和新開鋪污水處理廠已經投入使用,星沙凈水廠已經完成設備安裝,一旦通水就可投入使用。
在最近召開的市兩幫兩促工作會議上,市引水公司計劃在今年全線竣工輸水管線、調試運行星沙凈水廠、并鋪開花橋和新開鋪的兩個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管網,將原定的10月通水計劃提前,7月時株樹橋水就可進入長沙。
據了解,目前長沙市6個水廠設計供水能力為160萬噸/日,但實際情況常常達不到這么多。引水工程項目一期完工后,每天將給長沙市輸水65萬噸,可抵長沙的2個水廠。
崔家沖隧洞貫通不等于通水
從2009年10月到2009年底、再到2010年7月,第二水源抵達長沙的日期一緩再緩,這與地質情況惡劣的崔家沖隧洞有關。
據了解,108米的瀏陽崔家沖隧洞是制約整條管線的瓶頸,施工中三次出現涌泥、涌水、塌方。2009年10月隧洞復工后,終于在今年3月貫通。長沙市引水及水質環境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如同營盤路湘江隧道今年貫通不等于今年能通車,貫通后的崔家沖隧洞兩頭還剩約1公里是土面,正在做內部混凝土襯砌。該負責人說,公司正在趕工期,爭取在7月份實現通水計劃。
城北市民最先受惠
引水工程于今年7月投入運營后,銀盆嶺大橋北匝道下的長沙第五制水公司將不再從湘江取水。65萬噸株樹橋水每日跋涉98公里,經過星沙凈水廠的凈化后抵達第五水廠,首先惠及城北、城東和星沙的居民。5月18日早8點至19日晚7點,第五水廠曾因與引水工程管線接駁停過一次水,當時五一大道以北及兩廂地區受停水影響的居民,也將是這次最早受惠的一批。
引水工程二期設計每日30萬噸引水能力,以解決城南及城西居民用水安全,現在還沒有進入議程。相關負責人稱,水價不由市引水公司決定,即便提價肯定也會經過聽證。(葉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