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城水系即將開工建設,百余公里長的水系如何保證其水質?昨日,記者從市園林部門了解到,水系建成后將利用生物防治等方法,以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確保環城水系“清水繞城”。
據園林專家分析,影響河道水質的主要因素是進入水體的污染物總量、氣候條件和水體物理狀態等。同時,在人工渠道中,由于水體流動性差、自凈能力弱,再加上引入的水源中營養物較多,易出現“富營養化”現象,因此需采取多種措施綜合防治水質惡化。
根據我市環城水系的特點,園林專家表示,首先將控制外源,通過實施雨污分流工程,阻止污水通過污水管道或合流管道排入水體。對于初期雨水,將通過截流井截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或建設雨水處理設施,使雨水經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處理后,再作為補充水源。
對將引入水體的水源進行凈化處理,以減少營養物質的輸入量。例如,汛期雨水可以作為水體的補充水源。但在具體操作時,除做好雨污分流和初期雨水棄流外,還將在雨水進入河道前設置穩定塘、生態濕地等,進行預處理,使其具備進入水體的條件。
生物凈化法是確保水體水質的重要手段。在此方法中,將通過在人工河道或濕地內栽種蘆葦等大型水生植物,吸收河道內的營養物質,通過水生植物凈化富營養化水體,從而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此外,還將利用水面栽培浮床,利用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凈化水質,在改善水質的同時,還能豐富水體景觀,美化環境。
因缺少自然徑流,環城水系建成后,對使用再生水的人工渠道,將及時補水,盡量減少因換水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局部性或季節性水質變壞。同時,環城水系還將采用生態的粘土防滲技術,在防滲的同時,適當補充地下水,并提高河道自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