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三條紅線”實現我市水資源最嚴格的管理。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株洲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隨著方案的確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株洲市正式落地。
嚴格控制用水總量,管住“總出口”
據了解,株洲市可用水資源量約為102.3億立方米,年度用水量為23.8億立方米。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市水資源豐富。“現在是汛期,水會流走;還有地下水,不可能全用完,還要為以后考慮。”市水務局水政資源科科長吳志兵說。
目前,市水務局正著手編制《株洲市水量分配方案》,確定各縣市區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年度用水計劃控制目標。以后,對取用水達到或超過用水控制指標的縣市區,將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用水總量控制不會導致市民沒水用。”吳志兵說。市水務局呼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提高用水效率,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為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用水效率,株洲市將在工業、農業、居民生活用水等方面開展“節水行動”。在產業結構方面,淘汰用水水平低、消耗大、污染嚴重的產業,實行有利于節約用水的水價政策,發展節水農業。同時,對全市城鎮老舊市政供水管網優化改造、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更新及推進“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到2015年,全市城鎮供水管網漏失率要下降到12%以下。
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保護現有水資源
去年,株洲市參評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5%,全市水功能區一級區劃54個,二級區劃17個,水質監測點共22個。根據《方案》,株洲市將確定全市各水功能區納污紅線,明確年度入河排污控制指標,嚴格實行入河排污口登記和審批制度。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功能區的水量、水質進行同步檢測,建立水功能區統一監測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