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該通知可以說是為新環保法正式實施預熱。“通知”將新環保法的“史上最嚴”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其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環保責任(到2015年,市級以上環保部門要對下級環境監管執法工作進行稽查,省級環保部門每年要對本行政區域內30%以上的市等和5%以上的縣開展環境稽查,市級環保部門每年要對本行政區域內30%以上的縣開展環境稽查);重視準入門檻(加快環評、排污許可的法律制訂);還有加大信息公開及公眾參與力度)等等。這些都是有利于環境保護類相關上市企業,環境保護也就由此開始再度進入到投資者的視野之中。
而市場相傳已久的“水十條”將于年內出臺,鑒于“水十條”部分條款將與“通知”一道,高度契合新環保法。目前已經比較確定的是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將正式實施。在此背景之下,筆者認為“水十條”在2015年1月1日前有望發布。“水十條”強化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責任,加強區域、部門之間聯防聯控,落實地方政府、排污企業、第三方治理企業責任,強化信息公開及公眾參與力度等。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水十條”將體現“行動計劃”特點,會明確提出具體考核目標及完成時間節點。
中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2014國際水務論壇上透露,“水十條”已經通過部委的會簽,預計本月交相關會議審議后頒布。駱建華說,“水十條”的重要目標就是治理劣五類水。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可以分為五類,而劣五類水,就是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此前他曾指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目標是2017年前消滅劣五類水。這個時點比業界預期的2020年要早,加之“水十條”總投資有2萬億規模。
筆者比較關注駱建華透露“水十條”總投資有2萬億規模。如果按照此推算,不難發現,當前中國在水務處理方面相關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太多,A股市場之中水務處理板塊的上市企業總共在10只左右。占據我國水務處理業務高達80%以上,平均分攤起來,每一只上市企業的承接業務都將在將來呈現爆發式增長。可以說是僅僅此10家上市企業分享2萬億的百分之八十的市場巨大蛋糕。因此,在年底即將來臨之際,“水十條”出臺預期將成為水務板塊維持強者恒強的主要推手。而其出臺之后的實際推升水務公司整體的經營業績更是讓人值得期待,勢必促其迎來暫新的發展良機。
筆者認為,水務行業本身可細分為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以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鏈中的龍頭類上市公司無疑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因為其有望成為“水十條”政策實施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