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莞的省政協委員莫浩棠、鄭耀南去年聯合提交的《關于加快石馬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建議》提案,在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獲得省政協副主席陳蔚文的點名表揚。
整治項目進度滯后效果不彰
石馬河雖然發源地不在東莞,卻和東江并稱為東莞的“母親河”。莫浩棠說,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石馬河包括當時珠江流域的幾乎所有河流,都可以做到在河里“彎腰舀瓢水喝”。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石馬河的水就不能喝了,只能用于洗衣等用途。
“目前,雖然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發布了完善石馬河污染整治方案,莞深惠三地相關部門也進行了多項聯合整治行動,但雷聲大雨點小,整治項目進度滯后,效果不彰,多年來石馬河的河水仍然是常年又黑又臭。”莫浩棠說,特別是處于莞深交界處的鳳崗段,承接來自莞深兩地污染源,河段水質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和身體健康,不僅影響莞深地區的形象,也極大影響了當地經濟的良性發展。
“政府重視委員提案更體現在行動上”
為此,莫浩棠和鄭耀南建議,石馬河的治理工作,省政府及環保等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并協調、指導莞深惠三地聯合制訂科學、可操作的石馬河流域合作治污方案,告別單一市政府或環保部門無力橫向協調跨市工作項目的局面,切實推進治污工作。其次,省政府及環保等相關部門要提高治污預算,并建立專門針對石馬河流域治理的專項資金。針對目前水質嚴重污染的嚴峻局面,應該首先在資金上保障治污行動,對石馬河流域落后、失修的污水處理設施和設備予以適當的專項財政撥款補助,以確保能及時維修、更換。而且還要建立嚴格的考核問責制度,設定清晰的階段治理目標,對莞深惠三地治理項目推進緩慢、不力的行為給予相應的懲罰。多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及環保等相關部門均制定了妥善的治理方案,但是推進進度、執行程度均大打折扣,治理效果甚微,只有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才能有效推行治理方案。
據陳蔚文透露,在莫浩棠等委員的推動下,目前石馬河的整治細則已經出爐。對于辦理的成效,莫浩棠表示滿意,稱贊政府重視委員提案不僅表示在言語上,更體現在行動上。省政協委員鄭耀南亦表示:“我認為目前來說,我是滿意的,當然,我會繼續關注,這個提案在2015年的實施情況,因為關系到實施,它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