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定不移地轉方式調結構,清醒把握經濟新常態,不能為了保持增速而‘饑不擇食’,導致不該上的項目也上,不該簽的協議也簽。”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指出,對以往產生的環境問題,要按照法律法規逐步治理。
四川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日前在全省環保工作會上要求,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突出三大重點,推進體制創新,堅持依法行政,強化環境監管,確保環境安全。
三大領域污染防治都要有突破
談到2015年四川省的污染治理工作,姜曉亭表示,大氣、水、土壤是污染防治的三大主戰場。今年,將深入實施“大氣十條”和即將出臺的“水十條”、“土十條”,狠抓政策配套和項目落實,力爭在污染防治上取得明顯突破。
狠抓大氣污染防治。繼續落實《四川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實施減排、壓塵、治車、控煤綜合措施,抓常、抓細、抓早、抓實,打好攻堅戰。及早制定下發2015年度可吸入顆粒物(PM10)目標任務和配套工作,嚴格執行環評、總量控制、重點控制區特別排放限值和新上涉氣項目倍量替代要求,落實源頭防霾。深化成都平原區主要城市大氣污染源清單和源解析研究。
狠抓水污染防治。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抓污染重的水體治理,一頭抓良好水域保護。突出岷江、沱江流域污染重的控制單元,突出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等主要超標因子,突出工業、城鎮、農村等水污染防治重點領域。
狠抓土壤污染防治。編制《建設項目環評土壤環境保護指南》,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及等級認定,組織被污染地塊環境調查、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
力爭建成5個國家級生態縣
“2015年是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攻堅年,2013年度項目要驗收,2014年度項目要全面完成,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姜曉亭強調,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規范工作程序,突出工作成效,做成精品項目。
根據部署,四川省今年要制定出臺《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制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指標,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力爭2015年建成5個國家級生態縣、5個省級生態縣,成都建成國家生態市。
同時,四川省也將組織編制《四川省“十三五”自然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出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名錄》。加強礦產資源開發、旅游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生態環境監管,開展對自然保護區內建設開發活動的監督檢查。
繼續實施《四川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推進《四川省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行動計劃》實施,加強對生物多樣性優先區域的管理。組織編制四川省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總體規劃,劃定省級重要生態功能區,提出相關保護措施。
據調查,四川全省還有80萬人以劣Ⅴ類水為飲用水水源。今年四川省將以消滅劣Ⅴ類水質水源地為重點,開展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爭取用1~2年時間,在全省消滅劣Ⅴ類水質水源地。
讓新《環保法》落地生根
2015年,是讓新《環保法》落地生根的關鍵年。
四川省將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加快出臺《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辦法》、《四川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啟動《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和《四川省環境保護責任規定》立法調研,以實施新《環保法》為契機,堅持重典治亂,鐵拳鐵規治污,采取綜合手段,形成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集中力量對全省各類園區、沿江沿河重點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到一網打盡、不留死角,堅決杜絕將園區作為污染的避風港。重拳打擊違法排污,對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不正常使用治污設施、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惡意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完善環境監管體制機制,加強農村環保機構建設,確保環保監管全覆蓋。建立環境污染舉報獎勵制度,調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加大對環境問題突出地區、重點行業明察暗訪和突擊抽查力度,對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行政命令等實行執法后督查,確保執行到位。
同時,四川省環保部門還將會同公安部門建立聯合打擊環境犯罪的制度、規范和程序,互設聯絡員,互通案件信息,聯合舉辦執法培訓,構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對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