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兩年前,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接過上一屆常委會的“接力棒”監督治水,從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以評促治深化兩河整治,到立足珠三角,拓展東西北,推進四河整治,布局全省跨界水污染整治的大戰略、大棋局日益清晰。
接力監督 以評促治
2013年2月6日,春寒料峭,新一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上任伊始,就在東莞市召開深化兩河(淡水河、石馬河)污染整治工作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云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召開會議,就是要再一次提醒深圳、惠州和東莞在制定和落實工作計劃時,要將兩河整治的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會議決定采取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專題調研、跟蹤督辦代表建議三措并舉的辦法,深化兩河污染整治工作。
當年3月、4月、5月和10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馬不停蹄地進行調研和督辦,聽取流域內深圳、惠州、東莞市及省環保廳等相關部門的匯報。11月,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專題調研組《關于加強淡水河石馬河流域污染整治的決議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同時,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對兩河整治情況進行全面評估,2014年1月向社會公布第三方評估結果。這次評估對三市整治工作成效進行排序,綜合排名順序為深圳、惠州、東莞。從這次實踐看,第三方評估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為今后整治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促進了流域各地的整治工作。
2014年9月,常委會再次聽取和審議了專題調研組《關于運用第三方評估成果深化“兩河”污染整治工作情況的報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于藍認為,通過第三方評估,系統總結評估了“兩河”整治情況,成果固然可喜,問題更要重視。對“兩河”整治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容易引起污染指數反彈的問題要重點研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這既是對前段成果的鞏固,更是對下一步四河(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等跨界河流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鑒。
陳小川副主任指出,兩河流域各地要認真查找整治工作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推進污水深度處理與截污管網建設全覆蓋,加強支流和河涌污染整治,強化環境管理要求,全面落實“河長制”,強化監督考評。
落子四河 布局全省
更大的治水戰略接著出爐。2014年7月31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污染整治的決議》。
人大監督跨界水污染整治全面鋪開,從“兩河”擴展至“四河”。
時間回撥到2014年2月,廣東省人大環資委深入調研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四河跨市域重污染河流整治工作。4月22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向廣東省委提出了《關于運用淡水河石馬河整治經驗集中推動跨市域“四河”整治的請示》,認為河流污染是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由于責任不清、缺乏聯動,跨市域重污染河流整治問題尤為突出,建議運用兩河整治的成功經驗,確定四河流域由省重點推動污染整治工作,并提出了整治目標、責任分工。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審議省人大環資委《關于運用淡水河石馬河整治經驗集中推動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整治的調研報告》時,決定打破常規,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增加一個項目,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運用淡水河石馬河整治經驗集中推動四河跨市域重污染河流整治工作情況的報告。
肖志恒副主任指出,四河的治理關系到珠三角和粵東粵西地區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加強源頭治理、重典治理、綜合治理,一定要抓緊抓實。
黃業斌副主任說要將兩河整治聯手治理、一起出錢出力、落實責任和真督辦、會督辦、敢督辦的經驗,推廣到四河整治上,克服流域面更廣、任務更重、時間更緊迫這“三難”,建議省人大常委會加強督辦,接下來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或組織代表現場視察督辦。
“運用好兩河整治經驗,政府要舍得投入,做好規劃和投資預算,把省里和地方需要出資的比例制定好,防止資金投入不到位;整治跨界河流,必須明確責任主體,防止 三個和尚沒水喝 ,造成半拉子工程;要講究方法,以源頭治污、清障為主,結合清淤,實行綜合治理。”曾在政府水利部門任職的黃柏青委員很內行地說。
2014年9月3日,廣東省、市人大監督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省、市人大在監督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中要多管齊下:通過法定程序把人民群眾的意愿和黨委的決策上升為國家意志,強化法律監督;提前介入預算編制監督,確保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資金的安排和落實;引入第三方評估,為人大監督提供專業、客觀、全面的情況,增強監督實效和公信力。
據悉,今后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將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協調和部署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
(作者單位:廣東省人大環資委辦公室)